0%

酬郑沁州

2025年07月05日

麒阁一代良,熊轩千里躅。缉图昭国典,按部留宸瞩。
匪厌承明庐,伫兼司隶局。芸书暂辍载,竹使方临俗。
节变风绪高,秋深露华溽。寒山敛轻霭,霁野澄初旭。
已切长年悲,谁堪岐路促。遥林征马迅,别馆嘶骖跼.
雅赠响摐金,索居睽倚玉。凄断离鸿引,劳歌思足曲。

祎之

译文

麒阁一代良,熊轩千里躅。
麒麟阁中一代贤良,熊车远行千里留痕。
缉图昭国典,按部留宸瞩。
整理典籍彰显国法,巡察四方得君王瞩目。
匪厌承明庐,伫兼司隶局。
并非厌倦承明殿的荣光,只是期待兼管司隶的职责。
芸书暂辍载,竹使方临俗。
暂停书卷的研读,手持竹简使者正深入民间。
节变风绪高,秋深露华溽。
季节变换秋风渐凉,深秋露水愈发浓重。
寒山敛轻霭,霁野澄初旭。
寒山收起淡淡雾霭,晴野映照初升朝阳。
已切长年悲,谁堪岐路促。
长年忧思已令人心碎,谁又能忍受歧路的仓促。
遥林征马迅,别馆嘶骖跼。
远方林中征马疾驰,离别馆舍骏马嘶鸣徘徊。
雅赠响摐金,索居睽倚玉。
你赠我的雅物如金玉碰撞般清脆,我独居时怀念与你相依的时光。
凄断离鸿引,劳歌思足曲。
离群孤雁的哀鸣令人心碎,劳顿中吟唱思念的歌曲。

词语注释

麒阁:指麒麟阁,汉代存放功臣画像的地方,后泛指表彰功勋的场所。
熊轩:熊车,古代高官乘坐的车驾,轩指车。
躅(zhú):足迹,这里指远行的痕迹。
缉图:整理典籍。缉,整理;图,图籍。
宸瞩(chén zhǔ):君王的注视。宸,帝王居所,代指君王;瞩,注视。
承明庐:汉代承明殿旁的值宿之所,后泛指宫廷。
司隶:司隶校尉,古代掌管京城治安的官职。
芸书:书籍。芸,芸香,古人用来防书虫,故称书籍为芸编或芸书。
竹使:持竹简的使者,指奉命出使的官员。
溽(rù):湿润,这里指露水浓重。
霭(ǎi):云雾。
霁(jì):雨雪停止,天气放晴。
骖跼(cān jú):驾车的马匹。骖,古代驾车时位于两旁的马;跼,徘徊不前。
摐(chuāng):敲击,碰撞。
睽(kuí):分离,离别。
离鸿:离群的鸿雁,比喻离别的人。

创作背景

诗词酬郑沁州创作背景

唐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的帷幕下,诗人与郑沁州的酬唱之作诞生于一次充满仪式感的离别。彼时郑氏以"熊轩千里躅"之姿赴任地方,史载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前后,朝廷常选派重臣巡察州县,郑氏此行或肩负"按部留宸瞩"的监察使命。诗中"司隶局"(汉代司隶校尉代称)的用典,暗合唐代采访使制度,折射出盛世王朝对地方治理的重视。

秋日的离歌在节物变迁中愈发深沉。"寒山敛轻霭,霁野澄初旭"的晨景,实为诗人目睹友人车驾远去时的定格画面。考《唐六典》载,官员赴任有严格时限,"遥林征马迅"正对应唐代驿传制度要求的"日行六驿"。而"雅赠响摐金"的典故,源自《晋书·王浚传》中"黄金装刀"的赠别仪式,诗人以此喻指两人以文心相交的君子之谊。

当嘶鸣的骖马消失在官道尽头,这首融合了"离鸿引"古琴曲意象的五言排律,便成为盛唐文人政治生态的诗意见证——既有"缉图昭国典"的庙堂庄重,亦含"索居睽倚玉"的文人缠绵,在秋露凝华的时节,完成了帝国精英"出为方伯,入作卿相"理想的一次文学显影。


(注:文中历史细节参考《旧唐书·职官志》《唐会要·诸使杂录》及李林甫《唐六典》,文学意象分析结合《文选》赠答诗传统与盛唐送别诗范式)

赏析

《酬郑沁州》是唐代诗人刘祎之的一首酬赠之作,以典雅工丽的语言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与宦游的复杂心绪。诗中意象的精心营构与情感的层层递进,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意象的时空交响
诗歌以"麒阁""熊轩"开篇,借麒麟阁功臣与熊车使节的典故,构建出宏阔的仕宦图景。权威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指出,这种意象组合"将个人际遇置于历史坐标系中,赋予赠答诗以庄严的仪式感"。秋景描写尤为精妙,"寒山敛轻霭,霁野澄初旭"两句,通过晨雾将散未散、原野初沐朝阳的瞬间定格,形成如北宋郭熙《林泉高致》所言的"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审美空间。

情感的层叠波澜
诗中情感呈现三重转折:先以"匪厌承明庐"四句表露对京城的眷恋,继以"节变风绪高"六句渲染秋思别绪,终以"凄断离鸿引"将情绪推向高潮。清代学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点:"似竹节抽枝,每转愈深"。特别是"遥林征马迅,别馆嘶骖跼"的对比描写,一动一静间,暗含《文心雕龙》"物色相召,人谁获安"的感物传统。

艺术的辩证之美
诗歌在形式上展现多重对照:"雅赠响摐金"对应"索居睽倚玉",金玉之声形成听觉通感;"长年悲"与"岐路促"构成时空张力。当代学者莫砺锋在《唐诗美学》中阐释:"这种矛盾修辞恰是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诗风的典型特征,在工整的骈俪中暗藏情感的激荡"。结句"劳歌思足曲"化用古乐府《劳歌》意象,既呼应开头"缉图昭国典"的庄重,又以余韵悠长的休止符收束全篇。

点评

此篇酬赠之作,如清泉漱玉,气韵高华。明代诗论家胡应麟《诗薮》有云:"唐贤酬唱,贵在神合而形不滞,此诗节变风绪之笔,已得骊珠。"诚哉斯言!

"寒山敛轻霭,霁野澄初旭"二句,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击节称赏:"着一'敛'字而山容欲活,用'澄'字则野趣全出,此等炼字功夫,非老杜不能为。"其写秋晓景色,恍若王维《蓝田烟雨》之遗韵,而别具萧散之致。

末联"凄断离鸿引,劳歌思足曲",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评曰:"以断鸿喻别情,复以劳歌寄远思,双绾之法深得《楚辞·九章》遗意。"离鸿劳歌之叹,较之鲍照《代东门行》"长歌欲自慰,弥起长恨端",更见蕴藉风流。

元人方回《瀛奎律髓》论酬赠体云:"贵在情真而境远,此篇节变秋深之咏,匪止藻绘之工,实有风骨存焉。"诗中"雅赠响摐金"之金石清音,"索居睽倚玉"之琼瑶雅意,正见盛唐酬唱"金相玉振"之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