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襄阳城外的汉水大堤上,车马如流,罗衣映翠。乐府旧题《大堤曲》在南朝演为《大堤行》,萧纲此作恰似一幅南朝贵族游春图卷——珠履少年挟金弹而过,绣罗女子提裙裾浅笑,马蹄踏碎堤上草色,江花不解离人愁绪。
考《乐府诗集》卷四十八载:"《大堤》本襄阳乐也。"这座始建于东晋的防洪长堤,至南朝梁时已成冶游胜地。萧纲以太子之尊,将建康贵族踏青习俗移植襄阳风物:三月的汉水之滨,王孙公子腰间蹀躞金弹(《西京杂记》载韩嫣以金为弹丸),采桑女子足下凌波罗袜(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明艳春光里暗藏"携手今莫同"的怅惘。
史载梁武帝普通四年(523年),萧纲出为雍州刺史镇襄阳,此诗或作于此时。南朝文人惯以乐府旧题写当下情怀,如鲍照《代白纻曲》写建康歌舞,萧纲此作则将襄阳大堤化作永恒春日的象征。末句"江花为谁发"暗用《楚辞》"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之意,使冶游题材顿生《古诗十九首》般的幽远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