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相和歌辞。大堤行

2025年07月05日

大堤行乐处,车马相驰突。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
王孙挟珠弹,游女矜罗袜。携手今莫同,江花为谁发。

浩然

译文

大堤行乐处,车马相驰突。
在大堤上尽情游乐的地方,车马奔驰,往来穿梭。
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
每年春草萌生之时,正是二三月间踏青的好时节。
王孙挟珠弹,游女矜罗袜。
贵族子弟携带着镶珠的弹弓,游玩的女子炫耀着华美的丝袜。
携手今莫同,江花为谁发。
如今却不能与你携手同游,江边的花儿又是为谁而绽放呢?

词语注释

相驰突:互相奔驰穿梭。驰(chí),快速奔跑;突(tū),冲撞。
踏青:春天到郊野游览。
王孙:贵族子弟。
挟珠弹:带着镶有珍珠的弹弓。挟(xié),携带;珠弹(zhū tán),装饰珍珠的弹弓。
矜罗袜:炫耀华美的丝袜。矜(jīn),夸耀;罗袜(luó wà),丝织的袜子。

创作背景

暮春时节,襄阳城外的汉水大堤上,车马如流,罗衣映翠。乐府旧题《大堤曲》在南朝演为《大堤行》,萧纲此作恰似一幅南朝贵族游春图卷——珠履少年挟金弹而过,绣罗女子提裙裾浅笑,马蹄踏碎堤上草色,江花不解离人愁绪。

考《乐府诗集》卷四十八载:"《大堤》本襄阳乐也。"这座始建于东晋的防洪长堤,至南朝梁时已成冶游胜地。萧纲以太子之尊,将建康贵族踏青习俗移植襄阳风物:三月的汉水之滨,王孙公子腰间蹀躞金弹(《西京杂记》载韩嫣以金为弹丸),采桑女子足下凌波罗袜(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明艳春光里暗藏"携手今莫同"的怅惘。

史载梁武帝普通四年(523年),萧纲出为雍州刺史镇襄阳,此诗或作于此时。南朝文人惯以乐府旧题写当下情怀,如鲍照《代白纻曲》写建康歌舞,萧纲此作则将襄阳大堤化作永恒春日的象征。末句"江花为谁发"暗用《楚辞》"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之意,使冶游题材顿生《古诗十九首》般的幽远情思。

赏析

《相和歌辞·大堤行》以简淡笔墨勾勒盛唐游春风俗画,却暗藏时光易逝、欢宴难再的深沉喟叹。诗中意象如珠玑串联,形成明丽与寂寥的奇妙交响。

春草罗袜间的盛世浮绘
"岁岁春草生"以循环往复的自然时序开篇,与"踏青二三月"的人间热闹形成永恒与瞬息的对照。王孙的"珠弹"与游女的"罗袜"(《唐诗鉴赏辞典》称此细节"尽显六朝乐府遗韵")构成富贵闲适的特写,学者傅璇琮指出这种"春日丽人"意象群是盛唐"承平气象的标准配置"。车马驰突的动感画面里,分明可见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般的鲜妍流动。

江花发问中的生命沉思
末联陡然转折,"携手今莫同"将前文欢愉击碎,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蒋寅认为此句"与《诗经·郑风·风雨》'既见君子'形成逆向书写"。江花意象尤为绝妙,明代诗评家钟惺《唐诗归》赞其"以无情之物作有情之诘",与李白"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异曲同工。花自开落的自然法则,反衬出人类欢聚的脆弱性。

乐府外壳下的哲学内核
台湾学者柯庆明在《唐代诗学》中强调,该诗"表面延续梁简文帝《大堤曲》的艳情传统,实则注入王羲之《兰亭集序》式的生命意识"。全诗以乐景写哀的笔法,完成从风俗记录到人生哲思的升华,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谓之"五言乐府之妙,在言尽意永"。

点评

《大堤行》以简淡笔墨勾勒盛世游春图,明代诗评家钟惺于《唐诗归》赞曰:"'车马相驰突'五字,写尽大堤喧阗,如见尘扬毂转之状。"其"驰突"二字尤见功力,既显车马之迅疾,复暗含士女游春的欢腾气象。

"岁岁春草生"句,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批注:"循环时序中暗藏人事代谢,'岁岁'与'今莫同'对看,便觉花鸟亦含惆怅。"此评点出乐景哀情之转捩——前四句极写罗袜珠弹之乐,后四句忽作江花孤发之叹,恰如李渔《窥词管见》所谓:"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感。"

王士禛《带经堂诗话》独赏结句:"'江花为谁发'是神龙掉尾法,明明携手无人,偏问花发为谁,较之直言寂寞更饶远韵。"此般以诘问收束,留不尽之意于烟波江上,正是唐人绝句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