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夜宴安乐公主新宅

2025年07月05日

金榜重楼开夜扉,琼筵爱客未言归。
衔欢不觉银河曙,尽醉那知玉漏稀。

岑羲

译文

金榜重楼开夜扉
华丽的楼阁在夜色中敞开大门
琼筵爱客未言归
珍美的宴席上,主人热情留客不忍言归
衔欢不觉银河曙
沉浸在欢乐中,不知不觉银河已现曙光
尽醉那知玉漏稀
畅饮至醉,哪还知晓更漏将尽

词语注释

金榜:装饰华美的匾额,此处形容宅第富丽
琼筵(qióng yán):珍美盛大的宴席
玉漏:古代计时器,以玉为饰,指代时间

创作背景

诗词《夜宴安乐公主新宅》创作背景

历史语境

唐中宗景龙年间(707-710),长安城弥漫着奢靡的宫廷宴乐之风。安乐公主作为韦后所出最受宠的帝女,其新筑宅邸"穿池筑瀑,穷极雕饰"(《新唐书·诸帝公主传》),成为当时权贵云集的交际中心。诗人沈佺期以修文馆直学士身份参与夜宴,在珠玉满堂的盛景中写下这首七绝。

建筑意象

"金榜重楼"实指公主宅"以金铜为瓦,檐际悬金箔榜额"(《朝野佥载》),其建筑规格逾越礼制。太极宫匠作监曾奏"其藻井规制仿天门九重",足见僭越之态。诗人以"开夜扉"的意象,暗喻这座不夜华宅对宫廷秩序的颠覆。

宴饮场景

琼筵之盛见于《景龙文馆记》:"水晶盘中盛岭南荔枝,玳瑁盏斟波斯葡萄酒"。诗中"未言归"三字,折射出中宗朝"天子纵乐,群臣效之"的颓靡风气。当时侍御史崔琮曾谏"夜饮晨散,有乖阴阳",正可作此句注脚。

时间隐喻

尾联"银河曙""玉漏稀"的时空错位,暗合《开元天宝遗事》所载安乐公主"撤烛迎昼"的典故——以夜明珠照明使"昼如白昼"。这种对自然时序的抗拒,恰似武韦集团试图永驻权力巅峰的野望,而诗人用"不觉""那知"的朦胧笔法,将批判隐于繁华叙事之中。

赏析

夜幕中的安乐公主新宅,是一场金碧辉煌的盛宴,也是一幅流动的盛世图卷。诗人用"金榜重楼"开篇,便以浓墨重彩勾勒出宅邸的奢华气象。据《唐诗鉴赏辞典》评点,此处的"金榜"不仅实指门匾,更暗喻科举功名的世俗荣耀,与"重楼"构成的垂直空间意象,共同营造出令人眩晕的富贵气息。

"琼筵爱客未言归"一句,将宴席的珍馐美馔与主人的热情好客融为一体。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袁行霈曾指出,这里的"琼"字用得极妙,既形容筵席之精美如玉,又暗含宴饮场面的晶莹透亮,与夜宴的烛光相映成趣。而"未言归"三字,更是道出了宾主尽欢、流连忘返的宴饮状态。

颈联"衔欢不觉银河曙"将时间的流逝写得浪漫非常。学者葛晓音在《唐诗宋词十五讲》中特别赞赏这个"衔"字,认为它既描摹了人们含笑畅饮的情态,又暗喻欢愉如美酒般被细细啜饮。银河渐曙而不觉的描写,与李白"不知东方之既白"异曲同工,却更添几分宫廷夜宴特有的华丽色彩。

尾联"尽醉那知玉漏稀"将狂欢推向极致。古典诗词研究专家叶嘉莹解读此句时强调,"玉漏"这个意象的选择极具深意——本是计量时间的精密仪器,却在醉意中变得模糊不清,这种对时间感知的错位,恰恰展现了宴饮者挣脱世俗约束的极致快乐。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著的《唐诗选注》也指出,此联通过"不觉"与"那知"的重复否定,构建出双重的时间迷宫,让读者也仿佛置身于那个不知今夕何夕的良夜。

全诗以空间的金碧辉煌开篇,以时间的混沌迷失作结,在工整的七言律诗中暗藏情感的流动轨迹。正如程千帆先生在《古诗考索》中所言,这首诗最动人处在于"将物质享受升华为精神愉悦",那些金楼玉漏的奢华意象,最终都化作人类共通的欢乐记忆,让千年后的读者仍能触摸到那个夜晚的温度。

点评

名家点评:

此诗如一幅金碧辉煌的夜宴图卷,首句"金榜重楼开夜扉"便以"金榜"对"重楼",叠用富贵意象,令人想见公主宅邸之宏丽。明代诗评家胡震亨《唐音癸签》赞曰:"七字写尽皇家气象,而'开夜扉'三字尤妙,恍见烛影摇红之景"。

颔联"琼筵爱客未言归"中,"琼筵"承上启下,既续写宴席之奢华,又以"未言归"暗转抒情。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批注:"'爱客'二字是全诗眼目,公主好客之情、诗人沉醉之态,皆由此生发"。

颈联"衔欢不觉银河曙"最见巧思,**王夫之《姜斋诗话》**特别称许:"'衔欢'之'衔'字,将抽象欢愉化作可咀可嚼之实物,与李太白'暂伴月将影'之'将'字,同臻化境"。尾句"尽醉那知玉漏稀"以疏狂笔墨收束,**近代学者俞陛云《诗境浅说》**评点:"极写宾主尽欢之致,而'玉漏稀'与'银河曙'暗中呼应,天然工巧"。

全诗四句三转,由景入情,由情至醉,**明代陆时雍《诗镜总论》**谓之:"如明珠走盘,圆转自如,富贵语中自含清远之致,此子昂(作者)独擅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