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相和歌辞。婕妤怨

2025年07月05日

长信宫中草,年年愁处生。故侵珠履迹,不使玉阶行。

国辅

译文

相和歌辞。婕妤怨
和声歌唱·班婕妤的哀怨
长信宫中草,年年愁处生。
长信宫里的荒草,年复一年在忧愁的地方生长。
故侵珠履迹,不使玉阶行。
故意蔓延到珍珠鞋的足迹上,不让人在玉阶上行走。

词语注释

婕妤(jié yú):汉代宫中女官名,此处指班婕妤,汉成帝妃子,后失宠。
长信宫:汉代宫名,班婕妤失宠后居住的地方。
珠履(zhū lǚ):装饰珍珠的鞋子,代指得宠妃子的足迹。
玉阶(yù jiē):宫殿前的玉石台阶,象征尊贵地位。

创作背景

诗词相和歌辞·婕妤怨创作背景

宫怨诗中的历史回响

《婕妤怨》属乐府相和歌辞楚调曲,其创作可追溯至汉代班婕妤的悲情故事。班氏乃汉成帝妃嫔,初入宫时"始为少使,俄而大幸",后因赵飞燕姐妹入宫而失宠,自请退居长信宫侍奉太后。这段史实在《汉书·外戚传》中有明确记载:"婕妤退处东宫,作赋自伤悼。"

长信宫的意象建构

诗中"长信宫中草"的意象,实为班婕妤《自悼赋》"中庭萋兮绿草生"的化用。长信宫作为汉代太后居所,在《三辅黄图》中记载其"在未央宫东",成为失宠嫔妃的典型空间符号。唐人王昌龄《长信秋词》亦云"金井梧桐秋叶黄",可见此意象已成宫怨诗经典母题。

履迹与阶前的隐喻

"故侵珠履迹"暗用《汉书》典故,班婕妤《捣素赋》曾写"思君兮履綦",綦即鞋印。玉阶意象则源自班固《西都赋》"玄墀扣砌,玉阶彤庭",诗人以野草侵没帝王足迹的细节,喻示恩宠断绝的残酷现实。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三收录此诗时,特注"婕妤怨者,为汉成帝班婕妤作也"。

时间维度的愁绪

"年年愁处生"的叠词运用,既符合《文心雕龙》"诗人偶章,大夫联辞"的乐府特征,又通过草木枯荣的循环强化永恒哀愁。这种时间意识与班婕妤《团扇诗》"常恐秋节至"形成跨时空呼应,展现宫怨文学中"四季-迟暮"的经典抒情模式。

赏析

《相和歌辞·婕妤怨》以深宫荒草为意象,构建了一个极具象征意味的寂寞空间。唐代诗论家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强调"意象欲出,造化已奇",此诗正得其妙——"长信宫中草"既是实景描写,又暗喻愁绪的滋生蔓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注》指出:"'年年愁处生'五字,将时间循环与情感郁结完美融合,形成时空双重压抑感"。

诗中"珠履迹"与"玉阶"的意象形成强烈反差。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在《唐诗与宋词》中分析:"珠履本为宠幸象征,玉阶乃君王必经之路,而'侵'字'不使'的决绝,暗示恩断义绝的残酷现实"。这种物象对比手法,恰如清代沈德潜《说诗晬语》所评:"托物寄情,愈隐愈深"。

在情感表达上,台湾学者黄永武《中国诗学》认为此诗"以植物生长暗示心理时间,宫草岁岁枯荣与主人公年年守候形成生命节奏的共鸣"。诗中未直抒怨情,但通过"故侵""不使"等拟人化处理,使自然景物成为情感代言。这种写法印证了王国维《人间词话》"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论断,达到"不言怨而怨自深"的艺术境界。

全诗二十字中蕴含的宫怨主题,被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置于唐代宫怨诗传统中考察:"较之直接描写容颜憔悴或泪湿罗巾,此诗更得《诗经》'蒹葭苍苍'的比兴遗韵"。这种含蓄蕴藉的表达方式,正是明代胡应麟《诗薮》推崇的"婉而多讽"的典范。

点评

诗词赏析:

《婕妤怨》以长信宫中的荒草起兴,寥寥数语便勾勒出深宫寂寥之景。"年年愁处生"一句,道尽婕妤岁岁年年无法排遣的哀愁。那蔓延的野草,仿佛有意侵没君王曾经的足迹,使得玉阶再无人行。诗人借物抒怀,以草的恣意生长,暗喻恩宠断绝、君心不再的凄凉。

名家点评:

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故侵'二字极妙,将无情草写得有意,怨情遂深。"
明·陆时雍《诗镜总论》赞其:"不言怨而怨自见,得《国风》含蓄之致。"
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析:"此诗通首不言婕妤之怨,而寓情于景。野草侵履,玉阶空存,不言怨而怨意弥深矣。"

全诗不着一"怨"字,却通过野草、珠履、玉阶等意象,将失宠妃嫔的幽怨婉转道出,堪称宫怨诗中的白描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