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长安城,宫墙内柳絮纷飞,正是开元盛世的剪影。李白的《卢女曲》便诞生在这般绮丽时节,笔尖蘸满盛唐的华彩。
据《乐府诗集》载,"卢女"乃魏武帝时宫人,善鼓琴。至唐代,这一乐府旧题被赋予新的生命。诗人以"二月春半"起笔,巧妙暗合《诗经·七月》"春日迟迟"的古老韵律,将时光揉碎成金屋玉楼间的暖香。那拂镜调笙的细节,分明是《汉宫秋》里陈阿娇典故的化用,却比班固《汉书》的记载更添几分绮丽。
玄宗朝教坊兴盛,据《新唐书·礼乐志》记载,当时宫中新声变曲极盛。李白此作中"炙簧"二字,恰与南卓《羯鼓录》所述"玉笛调笙"的宫廷乐事相印证。而"夜夜奉君王"之句,既是对陈旸《乐书》中"卢女善为新声"的遥相呼应,又暗含《长门赋》"夜曼曼其若岁"的幽微情致。
诗人以金屋玉楼为舞台,让失传的卢女琴曲在盛唐宫廷重生。那些被《教坊记》遗忘的旋律,在他的墨色里化作柳浪闻莺的永恒。当西域羯鼓与中原笙簧在诗句中交响,我们仿佛看见开元天宝年间的月光,正流过七宝镜台,将一段乐府遗音镀上盛唐的光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