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杂曲歌辞·太平乐创作背景
开元天宝年间的大唐,正洇开史册上最秾丽的一笔墨色。玄宗皇帝端坐于大明宫含元殿,阶前西域胡旋舞卷起香尘,檐下龟兹乐伎拨弄琵琶,而《太平乐》便在这盛世肌理中悄然生长。
一、太常寺的霓裳羽衣
据《旧唐书·音乐志》载,玄宗改组太常寺为"梨园",亲教法曲三百首。教坊艺人将西域《婆罗门曲》揉入中原清商乐,遂成《太平乐》之雏形。李白醉写"云想衣裳花想容"时,乐工们正用筚篥与方响调试着新谱——那金钲与羯鼓的碰撞,恰似长安西市胡商囊中叮当的波斯银币。
二、含元殿外的战争与和平
天宝三载(744年),安西节度使夫蒙灵察大破突骑施。敦煌残卷P.2555号记载,捷报传至长安当日,玄宗命梨园子弟改制《破阵乐》为《太平乐》。诗人王维在《和贾舍人早朝》中描绘的"九天阊阖开宫殿",正是此曲首次奏响的场景。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上的骏马,仿佛也要随着五弦琵琶的急板腾空而起。
三、曲江池畔的文人墨迹
《乐府诗集》卷八十二收录此曲时,特别标注"永和体"。贺知章、张旭等饮中八仙常在曲江宴集,醉后以飞白书题写新词。杜牧《过华清宫》"霓裳一曲千峰上",暗指的正是《太平乐》演变而来的《霓裳羽衣曲》。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鎏金人物画银香宝子,其上乐伎执拍板起舞的造型,恰与元稹"逡巡大遍凉州彻"的诗句互为印证。
圣德超千古,皇威静四方。苍生今息战,无事觉时长。
这二十字背后,藏着龟兹乐工苏袛婆传来的二十八调理论,藏着杨贵妃跳脱的金粟装臂环,更藏着马嵬坡夜雨淋铃时,永远凝固在琉璃釉陶俑面上的盛唐微笑。当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葡萄花鸟纹银香囊仍在微微晃动时,我们听见了穿越千年的太平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