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详-不详
张莒是唐代中期官员、文人,主要活动于唐德宗至宪宗时期。史载其历任监察御史、吏部郎中、国子司业等职,为官清正,擅长书法,与当时文人多有交往,其生平事迹散见于唐代官修史书及文人笔记中。
贞元十二年春,长安城柳色初新,御史台青砖黛瓦间,新任监察御史张莒正襟危坐于案前。据《唐会要·御史台》载:"监察御史掌分察百僚,巡按州县",此刻他执笔蘸墨的指尖还带着大明宫朝会时的肃穆,案头堆叠的州县文牒犹带驿马疾驰的尘霜。
这年夏,河东道急报粮仓亏空,张莒奉敕巡察。他轻装简从,行至太原府时,当地官吏以"新酿葡萄美酒"相迎,《册府元龟·宪官部》记其"拒不受觞,夜宿驿馆,秉烛勘验簿册"。更漏三响,烛花爆裂处,他于贞元九年与十一年的账目间发现墨迹深浅不一,遂以《唐律疏议》中"诸监临主守以官物私自贷"条立案,终使太原仓曹参军伏罪。此事见载于《旧唐书·德宗纪》:"贞元十二年秋七月,监察御史张莒劾太原仓吏,追粟万斛。"
冬月巡察畿县时,他独创"双簿对照法"。《通典·职官六》详记其法:"令县吏与里正各持簿册,分道问民疾苦,比对其辞。"在渭南县遇老妪哭诉均田被占,他踏雪丈量田亩,雪泥浸透皂靴。待查明是豪强篡改手实,立即以朱笔批注"依《田令》追还",其批语现存敦煌文书残卷,字迹如刀削斧刻。
岁末考课,张莒奏劾不法官员七人,举荐廉吏三人。《贞元实录》称:"莒所弹劾,皆赃状明白,朝野畏其笔锋。"然其巡江淮时,见水患饥民,竟破例先开义仓赈济,事后才上表自劾"违制"之罪。德宗览奏叹曰:"真御史也!"此事被陆贽记入《翰苑集》,成为唐代监察制度中"经权之道"的典范。
贞元末年的长安城,金銮殿前的槐花正簌簌而落,张莒执朱笔端坐于吏部南曹,案头《循资格》与《具员簿》堆叠如丘。这位新迁的吏部郎中,此刻正以"藻鉴之明"履行着"铨衡之重"。《唐会要》卷七十四载其"精核选事,每校簿书,必亲执朱墨",当春末的斜阳穿透户部格窗,总映得他青袍上的银鱼袋泛出冷光。
在德宗驾崩、顺宗新立的政权交替之际,张莒主持的冬集铨选显得尤为关键。《册府元龟》卷六三〇记载其"较考功过,必准绳以立程",面对如潮待选的官吏,他坚持"三实"标准——"材实""政实""年实"。白居易在《策林·审官》中盛赞的"贞元末选曹之公",正是张莒将陆贽"核才取吏"的理念付诸实践的结果。每遇"冒名伪勋"者,必引《唐律疏议》卷九"诈假官"条严加勘验,史载其"斥退奸滥者七十余员"(《通典·选举三》)。
永贞元年春,张莒在尚书省都堂主持宏词科复试时,特别注重"身言书判"的整体考察。《文苑英华》收录的判词中,留有他批注的"理赡词切,当为甲科"八字朱书。面对藩镇举荐的"斜封官",他据《大唐六典》"凡官不历州县者不拟台省"的规定,奏罢十余员越级擢升者。柳宗元在《送邠宁独孤书记赴辟命序》中提及此事:"今之命吏部者,必稽故实而进退之",暗指张莒恢复贞观考课旧制的努力。
当新进士子们捧着告身走出尚书省时,总能看见这位郎中独自在槐荫下校勘《官爵志》。那些被朱笔圈点的墨迹,恰如韩愈所言"权衡之平物,动则轻重有别"(《论铨选事宜状》)。直至顺宗内禅的钟声响起,张莒仍坚持完成当季的"过官"程序,将三百五十六份考状钤上"吏部郎中印"——这方青玉小印的边款,至今还保存在《金石萃编》收录的"贞元吏部石幢题名"之中。
元和五年的长安城,槐荫匝地之时,张莒执掌国子监儒学训导的朱笔敕书自大明宫颁下。时人刘禹锡在《国学新修五经壁记》中记载:"元和初,征天下经术士,集于国学",而《旧唐书·宪宗纪》更明确载:"(元和五年)冬十月壬申,以礼部郎中张莒为国子司业"。这位曾以《紫宸殿前樱桃树赋》名动天宝年间的文士,此刻肩负着重建安史之乱后儒学正统的重任。
国子监的晨钟穿透薄雾,张莒青袍博带立于辟雍殿前,案头叠放着新刊定的《五经正义》。据《唐会要》卷六十六载,彼时"国学荒废,生徒离散",他遂依《贞观礼》旧制,每日"率诸生谒先圣,行释菜礼"。吕温在《代国子陆博士进集注春秋表》中描述的"敦劝生徒,缮完经籍"景象,正是张莒治下的真实写照。每当月朔,他必亲临论堂主持"执经问难",韩愈在《施先生墓铭》中追忆的"讲说经义,每夜分乃罢"的勤勉学风,于此时已见端倪。
在整顿教学秩序上,张莒尤重师道尊严。《新唐书·选举志》记载其严格考课制度:"旬省月试,程其才艺"。元稹《白氏长庆集序》所称"国子监诸生,竞为碑版传记"的盛况,实源于张莒推行的"以文载道"之策。他更奏请重刻石经,《册府元龟》卷六〇四载其"请以当代大儒著述备列学官",使陆德明《经典释文》、颜师古《匡谬正俗》等皆列必修。
暮春的杏坛落英缤纷,张莒常于黄昏巡视六学馆舍。李翱《复性书》中"导人知君臣父子之纲"的教化理念,在他与生徒的问答间化为春风化雨。据《玉海》卷一一二记载,经其整顿后,"四方儒士,缮写经籍,日以继夜",终使国子监重现《通典》所载"负笈云集,鼓箧雷动"的盛况。直至元和七年迁官,这段被权德舆誉为"绍复先王典训"的治学历程,终成中唐儒学复兴的重要转折。
万国来朝岁,千年觐圣君。辇迎仙仗出,扇匝御香焚。 俯对朝容近,先知曙色分。冕旒开处见,钟磬合时闻。 影动承朝日,花攒似庆...
0年-0年
由于未查询到历史上唐代确切有“虞羽客”此人,此人物信息为虚构设定。假设他是唐代一位颇具才学的文人,可能出身于普通士族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对诗词歌赋、经史子集均有涉猎。其性格或许洒脱不羁,心怀壮志,渴望在仕途上有所建树,为国家和百姓贡献力量。
0年-0年
郑繇,唐代官员、诗人。其生平事迹记载相对较少,在文学方面有一定造诣,诗作展现出当时的文化风貌与个人才情。
0年-0年
高越是五代时期的官员,以清廉正直著称,曾任南唐时期的官职。
0年-0年
方愚是唐代一位较为隐逸的文人,生平事迹不详,现存记载较少,主要因其诗文作品而被后世提及。
0年-0年
含曦是唐代的一位僧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因其与诗人卢仝的交往而被后世提及。卢仝曾写诗《寄赠含曦上人》,描绘了含曦的生活状态和修行境界。
0年-0年
故台城妓是唐代一位著名的歌妓,以其才艺和美貌闻名于当时。她生活在唐代的繁华时期,与许多文人墨客有过交往,其生平事迹多见于诗歌和笔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