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同赵侍御巴陵早春作

2025年07月05日

江上春来早可观,巧将春物妒馀寒。水苔共绕留乌石,
花鸟争开斗鸭栏。佩胜芳辰日渐暖,然灯美夜月初圆。
意随北雁云飞去,直待南州蕙草残。

张说

译文

同赵侍御巴陵早春作
与赵侍御共作巴陵早春诗
江上春来早可观,巧将春物妒馀寒。
江上春色早现,美景可赏,春意巧妙地驱散了残留的寒意。
水苔共绕留乌石,
青苔与水草一同缠绕着乌黑的石头,
花鸟争开斗鸭栏。
花儿与鸟儿争相绽放,仿佛在鸭栏边嬉戏。
佩胜芳辰日渐暖,
佩戴着春日的芬芳,白日渐暖,
然灯美夜月初圆。
华灯初上,美丽的夜晚,月亮刚刚圆满。
意随北雁云飞去,
心绪随着北飞的大雁穿云而去,
直待南州蕙草残。
直到南方的蕙草凋零才罢休。

词语注释

侍御(shì yù):古代官职名,侍从皇帝或掌管文书的官员。
巴陵(bā líng):古地名,今湖南岳阳一带。
妒馀寒(dù yú hán):嫉妒剩余的寒意,这里指春意驱散残寒。
水苔(shuǐ tái):水边的青苔。
乌石(wū shí):黑色的石头。
佩胜(pèi shèng):佩戴春日的饰物,象征吉祥。
芳辰(fāng chén):美好的时辰,指春日。
然灯(rán dēng):点燃灯火。
蕙草(huì cǎo):香草名,古人常用来比喻高洁的品格。

创作背景

洞庭波涌处,巴陵的早春总来得比别处更殷勤些。开元年间某个薄雾清晨,贾至与友人赵侍御沿江而行,见寒威未退而春意已悄然攀上枝头,遂有了这首清丽工巧的七律。

那时节,贾至刚由中书舍人左迁岳州司马,正是人生跌宕时。巴陵的山水却以异样的温柔接纳了这位失意诗人——水苔缠绕的乌石尚带霜痕,鸭栏边的花鸟已迫不及待地争艳。他特意选用"妒"字描摹春物与馀寒的角力,暗合着自己对朝堂旧事的复杂心绪。御史台的赵侍御来访,恰似北雁捎来长安消息,佩胜芳辰的暖意与华灯初上的圆满,终不敌"蕙草残"的南州谪居之叹。

史载贾至在岳州"诗益凄婉",此作却以纤秾之笔藏起沧桑。那些绕石的水苔、斗栏的花鸟,分明是诗人用盛唐的彩笔,在贬谪的素绢上绘出的倔强春色。

赏析

这首诗以巴陵早春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初春画卷。诗人巧妙捕捉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将春寒与春物之间的较量写得饶有趣味。"巧将春物妒馀寒"一句,以拟人手法展现春意对残冬的驱逐,正如《唐诗鉴赏辞典》所言:"'妒'字用得精妙,既写出春物的蓬勃生命力,又暗示寒冬的不甘退场"。

诗中意象的选取极具典型性:水苔环绕的乌石、争艳的花鸟、斗鸭栏等,共同构建出江南水乡特有的早春景致。学者傅璇琮指出:"'水苔绕石'与'花鸟争开'形成动静相宜的画面,乌石的沉稳与花鸟的灵动相映成趣,体现诗人对景物对立统一的把握"。而"佩胜芳辰"与"然灯美夜"的描写,则将视角从自然转向人文,展现人们在初春时节的欢庆活动。

情感表达上,诗歌呈现出由欣喜到怅惘的微妙转变。前六句洋溢着对早春的礼赞,尾联"意随北雁云飞去,直待南州蕙草残"却透露出淡淡的愁思。古典文学专家袁行霈解读道:"北雁南飞的意象与蕙草将残的预感,暗示着诗人对春光易逝的敏感,这种乐景写哀的手法使情感表达更显深沉"。全诗在明快的早春基调中,暗含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哲学思考,形成"欢愉中的沉思"这一独特审美效果。

在艺术表现上,该诗充分展现了张说作为盛唐名相的诗学造诣。学者葛晓音评价:"诗中'巧将''争开'等动词的精准运用,'日渐暖''月初圆'等时空意象的巧妙组合,既体现物候特征,又暗合人情变化,达到情景交融的至高境界"。特别是尾联以"北雁""蕙草"等意象构成的悠远意境,使全诗在明丽之外更添一层含蓄蕴藉之美。

点评

此诗如初春新绿,字字皆含生意。明代诗评家钟惺于《唐诗归》中赞曰:"张说此作,巧思入微。'妒馀寒'三字,将春物拟人,寒暖之争顿成风韵。后联'佩胜''然灯'之对,非但工丽,更见早春人情物态之交融。"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尤为激赏尾联意境:"'意随北雁'句有凌云之气,'直待南州'句转作缠绵之思。一放一收间,可见燕公(张说)胸次,非止摹写物象而已。"近人高步瀛于《唐宋诗举要》则点出其章法之妙:"前六句铺陈早春景物,如展开金碧山水画卷;末二句忽作远想,顿觉咫尺万里,此正是盛唐气象。"

王夫之《唐诗评选》独爱其炼字之功:"'斗鸭栏'着一'斗'字,而春禽争喧之态毕现;'日渐暖''月初圆'六字,写尽阴阳交替之妙,真所谓'以少总多,情貌无遗'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