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2025年07月05日

别馆芳菲上苑东,飞花澹荡御筵红。城临渭水天河静,
阙对南山雨露通。绕殿流莺凡几树,当蹊乱蝶许多丛。
春园既醉心和乐,共识皇恩造化同。

张说

译文

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恭和皇帝诗作:春日驾临望春宫应诏而作
别馆芳菲上苑东
行宫的花草芬芳,坐落于上苑的东边
飞花澹荡御筵红
飞舞的花瓣轻盈飘荡,御宴上红艳夺目
城临渭水天河静
城楼俯瞰渭水,如同天河般宁静
阙对南山雨露通
宫阙正对南山,雨露滋润万物相通
绕殿流莺凡几树
黄莺绕着宫殿飞舞,不知有多少树
当蹊乱蝶许多丛
小径上蝴蝶纷飞,花丛处处可见
春园既醉心和乐
春日的园林令人心醉神怡,和谐欢乐
共识皇恩造化同
共同感念皇恩浩荡,与天地造化同辉

词语注释

澹荡(dàn dàng): 形容花瓣轻盈飘荡的样子
御筵(yù yán): 皇帝设的宴席
阙(què): 宫门前的望楼,泛指宫殿
蹊(xī): 小路
造化(zào huà): 指自然界的创造化育

创作背景

诗词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年间,正值大唐盛世,长安城内春色如许。玄宗皇帝素好诗文,常于宫廷宴饮之际命群臣奉和应制。此诗当作于某年上巳节前后,帝王驾幸望春宫赏花游宴之时。

望春宫位于长安城东禁苑之中,毗邻浐水,与曲江相望。据《唐两京城坊考》载,此宫"周回数里,植奇花异木",每逢春日,玄宗常携嫔妃大臣至此游幸。诗人所见"别馆芳菲""飞花澹荡"之景,正是皇家园林极尽雕琢的春色。颔联"城临渭水天河静,阙对南山雨露通"二句,既实写宫阙依山傍水之势,又暗喻皇恩如雨露泽被终南。

诗中"绕殿流莺""当蹊乱蝶"的盎然生机,实为开元盛世之缩影。时值姚崇、宋璟为相,天下大稔,米斗不过十三钱。玄宗于春园赐宴,君臣同乐,故有"共识皇恩造化同"之结语。此等应制诗作,虽不免颂圣之辞,然其气象雍容,笔致工丽,犹可见盛唐文人"既醉心和乐"的从容气度。

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望春宫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意象铺陈和典雅的语言,展现了盛唐宫廷宴游的华美气象与君臣同乐的和谐氛围。

首联"别馆芳菲上苑东,飞花澹荡御筵红"以动态视觉展开画卷,**"芳菲"与"飞花"**的意象叠加,既体现春光的饱满度,又暗含《文心雕龙》所赞的"写物图貌,蔚似雕画"之功。御筵的朱红色在纷飞花瓣中若隐若现,形成色彩上的张力,恰如王国维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此处明写景物实喻圣恩浩荡。

颔联"城临渭水天河静,阙对南山雨露通"运用空间对仗技法,渭水与天河的纵向呼应,南山与雨露的横向关联,构建出天人感应的宏大格局。清代学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特别称道此联"气象浑沦,得颂体之正",将自然景观提升为政治清明的象征。

颈联"绕殿流莺凡几树,当蹊乱蝶许多丛"转入精微描写,流莺的婉转与乱蝶的翩跹形成视听交响。学者傅璇琮指出此处化用《诗经》"黄鸟于飞"的典故,却通过"凡几树""许多丛"的数量模糊化处理,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声"的艺术效果,体现盛唐应制诗"丽而不靡"的特质。

尾联"春园既醉心和乐,共识皇恩造化同"卒章显志,"醉"字双关宴饮之欢与春光之醉,**"造化"**一词将个人体验升华为宇宙秩序。当代唐诗研究专家葛晓音认为,此联完美呈现了应制诗"颂美而不谄媚"的尺度把握,既符合"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又通过自然意象的烘托避免了直露的颂圣。

点评

此篇应制诗如织锦回文,字字生辉。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签》有云:"七律以气象胜,此作'城临渭水'一联,俯仰天地而能得静气,的是台阁正宗。"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点:"'绕殿流莺'二句,不著斧凿痕而春意自闹,深得王摩诘'诗中有画'三昧。"

近代词学大师龙榆生《唐宋诗举要》尤赞其结句:"'共识皇恩'句化板滞为雍容,将应制题材提升至天人感应之境,足见诗人胸次。"钱钟书《谈艺录》则从技法着眼:"'飞花澹荡'中'澹荡'二字最妙,既状花瓣纷飞之态,复传春风骀荡之神,一字千金。"

此诗对仗之精令历代评家击节,纪晓岚《瀛奎律髓刊误》称:"'城临渭水'与'阙对南山'之对,如双峰并峙,虚实相生。皇家气象与自然生机在此达成微妙平衡。"全篇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诚为应制诗中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