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游丈人观谒先帝御容》创作背景
蜀地青城山的晨雾尚未散尽,丈人观飞檐上的铜铃在风中低吟。前蜀后主王衍率文武百官拾级而上,绛纱宫灯在石阶旁曳出流虹,这场声势浩大的谒陵仪式,终在史册里凝成一首哀婉的绝唱。
据《蜀梼杌》记载,乾德元年(919年)王衍嗣位后,常携嫔妃近臣游幸青城,而谒先帝王建御容实为彰显继统正统性的政治仪典。诗中"笙歌喧宝殿,彩仗耀金徽"的华彩,恰是《新五代史》所讽"务为奢侈以自娱"的写照——鎏金香炉吞吐着龙脑香雾,教坊乐工奏《霓裳》旧曲,那些映在御容画壁上的珠翠光影,却照不见三泉之下高祖王建蹙起的眉头。
当诗人徐氏(花蕊夫人)的罗袂沾上清泪,"九疑山水远"的典故便撕开了盛世帷幕。舜帝南巡葬于苍梧的传说,在此化作对前蜀命运的谶语:不过五载,后唐铁骑将踏碎锦江春色,而此刻丈人观中缭绕的祭烟,终似湘妃竹上斑驳的泪痕,永远滞留在无法溯游的时光深处。
(注:徐氏为前蜀高祖王建淑妃,王衍时尊为翊圣太妃,工诗文。此诗《全唐诗》作和凝作品,然蜀中史料多归为徐氏谒陵应制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