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14年-公元366年
支遁,字道林,东晋著名僧人、佛学家、文学家,属般若学派,擅长清谈,与名士谢安、王羲之等交游甚密,对佛教中国化有重要影响。
303年-361年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风格自然流畅,尤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他出身琅琊王氏,曾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等职,后辞官归隐。
326年-396年
慕容垂,字道明,鲜卑族,前燕开国君主慕容皝的第五子,后燕的开国君主。他是十六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闻名。
339年-410年
张衮,字洪龙,上谷沮阳人。初为郡五官掾,后被道武帝拓跋珪任为左长史,参预军国大计,甚受宠信。他多次为拓跋珪出谋划策,在北魏早期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后因战事失策被降职。晚年闭门著书,卒后追赠太保,谥号文康。
283年-343年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东晋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道教理论家,著有《抱朴子》等书,对道教的发展和中国古代化学、医药学有重要贡献。
351年-417年
李暠,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是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建立者。李暠出身陇西李氏,为西汉名将李广十六世孙 。他少年时便十分好学,通涉经史,尤其擅长文辞。隆安四年(400年),李暠被众人推举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公,领秦、凉二州牧,建立西凉政权,以敦煌为都城,控制了西域。李暠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措施,促进了当地的发展。义熙十三年(417年),李暠去世,谥号武昭王,庙号太祖。
271年-318年
刘琨,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人,西晋末年著名将领、诗人。他出身名门,早年以文才著称,后投身军旅,成为抵抗北方少数民族入侵的重要人物。刘琨与祖逖并称“刘祖”,以“闻鸡起舞”的典故闻名。他在并州(今山西一带)坚持抗敌多年,但因内部矛盾和外部压力最终失败,后被段匹磾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