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创作背景
景龙三年(公元709年)八月十三日,长安城秋色初染,太平公主于终南山别业设宴,邀中宗李显游赏。是时正值韦后专权、安乐公主干政之际,而太平公主以山亭雅集为幕,实为巩固皇室纽带之举。
黄金榜悬于绛河之畔,白玉辇自紫禁徐来,碧树朱楼倒映太液池波——这般盛景背后,暗藏着一场精妙的政治表演。龙舟俯视的何止鲛人室?分明是公主对水殿仪制的僭越试探;羽节临台的岂独凤女台?实为对"女主当昌"天象的隐晦呼应。
诗人以"遽惜欢娱"作结,将这场持续至暮色的宴会,化作向羲和挥戈留驻时光的隐喻。彼时中宗尚不知,两年后他将殒命于妻女之手,而眼前这位以诗词粉饰太平的皇妹,终将踏着同样的血泊走向权力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