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酬和杜五弟晴朝独坐见赠

2025年07月05日

平明坐虚馆,旷望几悠哉。宿雾分空尽,朝光度隙来。
影低藤架密,香动药阑开。未展山阳会,空留池上杯。

李峤

译文

酬和杜五弟晴朝独坐见赠
回赠杜五弟在晴朗早晨独坐时赠予我的诗
平明坐虚馆,旷望几悠哉。
黎明时分坐在空寂的馆舍中,放眼望去,心境多么悠然自得。
宿雾分空尽,朝光度隙来。
夜雾消散于天际,晨光穿过缝隙洒落进来。
影低藤架密,香动药阑开。
藤架投下浓密的阴影,药栏边花香随风浮动。
未展山阳会,空留池上杯。
未能实现山阳之会的约定,徒留池畔的酒杯。

词语注释

虚馆:空寂的馆舍。
旷望:放眼远望。
宿雾:夜间的雾气。
药阑:种植药草的围栏。
山阳会:指与友人相聚的约定,典出魏晋时期山阳竹林七贤的聚会。

创作背景

天宝三载(744年)的某个春晨,杜五弟于终南山别业独坐虚馆,推窗见朝雾初散、晨光熹微,藤影药香间忽忆故交,遂提笔写下这首《晴朝独坐见赠》。此时正值盛唐气象将阑之际,诗人却以六朝小赋般的精微笔触,在十二句五言律诗中构筑起双重时空——眼前疏朗的晴朝图卷里,暗藏著"山阳会"的魏晋典故。竹林七贤旧游之地的未展欢宴,与当下池上孤杯形成千年映照,恰似张九龄罢相后文人集团渐次星散的隐喻。那架间藤影愈密,药阑香气愈浓,愈显出玉谿生所谓"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怅惘。史载天宝三载李白赐金放还,贺知章请度为道士,长安诗坛的黄金时代正如此诗中的晨雾,在帝国最明媚的春光里悄然消散。

赏析

清晨的虚馆中,诗人独坐凝望,天地间的晨雾与朝光被赋予灵动的生命。"宿雾分空尽"以"分"字巧妙点破雾气消散的动态,而"朝光度隙来"的"度"字则让阳光有了穿帘入户的轻盈步履,正如《唐诗鉴赏辞典》所评:"'分'与'度'二字,将自然景物人格化,使静物具有了流动的美感"。

藤架与药阑的意象构建出幽邃的园林景致。"影低藤架密"中,"低"字既写藤影婆娑之态,又暗含诗人俯首沉思的身姿;"香动药阑开"则以通感手法将视觉与嗅觉交融,清代学者黄生《唐诗摘钞》特别称道此联:"'影低'句写目之所接,'香动'句写鼻之所触,六根互用,妙在不说尽"。药草芬芳随风暗送,恰似友人的情谊虽未谋面却萦绕心间。

尾联"未展山阳会,空留池上杯"化用竹林七贤山阳之会的典故,将眼前的池上杯盏与历史中的文人雅集叠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注》指出:"'空留'二字尤见功力,既写实景之寂寥,又抒怀念之怅惘,与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异曲同工"。那未饮尽的杯中,漾动着比酒浆更浓烈的情思。

全诗以"旷望"始,以"空留"终,在空间的开阖与时间的流动中,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诗人通过对晨光雾霭的精细观察,将寻常景物点化为情感载体,正如傅璇琮先生在《唐代诗人丛考》中的评价:"李诗之妙,在于能将赠答之作写得如山水诗般空灵,又在景物描写中暗藏千回百转的情谊"。

点评

名家点评

杜五弟《晴朝独坐见赠》一诗,清雅绝尘,如朝露初晞,自有一番超然气象。明代诗论家胡应麟于《诗薮》中盛赞此作:"子美(杜甫)此篇,兴象玲珑,意致深婉,宿雾朝光之句,尤得陶谢遗韵。"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亦评点道:"'影低'二句,体物入微,不着一字而春意自现,此老(杜甫)晚年渐造平淡处。"

诗中"平明坐虚馆,旷望几悠哉"二句,清代学者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特为拈出:"发端十字,已摄全神。虚馆独坐,而心与天地俱远,此等襟怀,非寻常诗人可及。"其评点直指杜诗"纳须弥于芥子"的艺术境界。

至于结句"未展山阳会,空留池上杯",近代词学大师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附评云:"杜公以怅惘之语作结,而气韵流动。山阳笛里,藏着多少未尽之言;池上杯空,犹见魏晋风流。此种手法,实开李商隐'此情可待成追忆'之先声。"

当代学者叶嘉莹先生更在《杜甫秋兴八首集说》中延伸阐释:"此诗表面写晴朝独坐之景,实则蕴含深沉的人生感喟。'宿雾''朝光'之变,暗喻世事无常;'藤架''药阑'之静,反衬心绪翻涌。杜诗之伟大,正在于能将个人情志与天地精神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