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君马黄

2025年07月05日

君马黄,我马白,马色虽不同,人心本无隔。
共作游冶盘,双行洛阳陌。长剑既照曜,高冠何赩赫。
各有千金裘,俱为五侯客。猛虎落陷阱,壮夫时屈厄。
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

李白

译文

君马黄,我马白
你的马儿黄,我的马儿白
马色虽不同,人心本无隔
马的颜色虽不一样,但我们的心从未有隔阂
共作游冶盘,双行洛阳陌
一同游乐嬉戏,并肩走在洛阳的街道上
长剑既照曜,高冠何赩赫
长剑闪耀着光芒,高高的冠冕多么显赫
各有千金裘,俱为五侯客
各自拥有价值千金的皮衣,都是王侯的座上宾
猛虎落陷阱,壮夫时屈厄
猛虎也会落入陷阱,勇士有时也会遭遇困厄
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
真正的友谊在危难时显现,独自享乐又有什么意义

词语注释

赩赫 (xì hè): 形容色彩鲜艳或光彩夺目
游冶: 游乐嬉戏
五侯: 泛指权贵或王侯

创作背景

鼓吹曲辞·君马黄的创作背景

历史渊源

《君马黄》本为汉乐府旧题,属《鼓吹曲辞》,最早见于《宋书·乐志》。南朝文人多以此题抒写人生际遇,至唐代李白拟古创新,赋予其更深刻的社会内涵。此诗约作于开元十八年(730年),时李白初入长安求仕未果,目睹权贵奢靡与贤士困顿的强烈对比。

诗旨解析

诗中"君马黄,我马白"的鲜明对照,暗喻唐代社会阶层差异。洛阳陌上并辔而行的场景,实写长安贵族"五侯客"(典出《汉书·元后传》)的奢靡生活。长剑高冠、千金裘的铺陈,与后文"猛虎落陷阱"形成强烈反差,折射出开元盛世下文士的生存困境。

社会隐喻

"猛虎落陷阱"句化用《周易·坎卦》"陷险难出"之意,暗指张九龄等贤相遭贬的政治现实。末句"相知在急难"直指世态炎凉,与李白《赠从兄襄阳少府皓》"人生贵相知"形成互文,体现其"济世"与"出世"的思想矛盾。

艺术传承

此诗承袭鲍照《代君马黄》的比兴手法,但突破六朝绮靡,以乐府古题写当代现实。双行体结构(前八句铺陈、后四句转折)开创唐代新乐府"卒章显志"的先河,直接影响杜甫《丽人行》等讽喻诗创作。

赏析

《君马黄》以骏马为引,展开一幅盛唐游侠儿的意气风发图卷。开篇"君马黄,我马白"看似平淡,实则以马色差异暗喻身份之别,却用"人心本无隔"陡然升华,这种"外异内同"的辩证思维,恰如《唐诗镜》所评:"发端十字已尽交友真谛,色相有殊而肝胆同澈"。

"双行洛阳陌"至"俱为五侯客"六句,用浓墨重彩勾勒出游侠的英姿。长剑的寒光与高冠的朱红形成视觉冲击,"赩赫"一词尤为精妙,《李太白集校注》指出:"此字选得奇绝,既见冠缨之艳,复显意气之炽"。千金裘与五侯客的并置,则暗含王琦在《李太白全集注》中的发现:"白总以金裘侯客自况,实是对建安风骨的隔代呼应"。

诗境在"猛虎落陷阱"处发生剧变。前文的华美铺陈,在此化作"壮夫时屈厄"的沉痛叹息。学者郁贤皓在《李白选集》中特别推许此联:"譬喻之警策,直承《战国策》'虎怒决蹯'之典,将英雄失路的悲慨凝于十字"。这种跌宕,正是李白乐府的特有张力。

末二句"相知在急难"如黄钟大吕,明代胡震亨《李诗通》赞为:"结得斩截,大有'士死知己'的燕赵遗风"。而"独好亦何益"的反诘,清代王尧衢《古唐诗合解》解说得最为透彻:"前云'无隔',此云'独好',两相映照,见出太白心中真正的交友之道——不是同富贵,而是共患难。"

全诗在骏马、衣冠等意象中埋藏着深刻的生命哲学。近人安旗在《李白诗新笺》中的评点可谓的论:"此诗表面写游侠,实则写人性。那些照曜的长剑、赩赫的高冠,终将让位于陷阱中的猛虎——而这,才是检验真情的试金石。"

点评

李太白此篇《君马黄》,以骏马之色异起兴,而归于人心无隔之高致,诚乐府之妙制也。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曰:"借马色为喻,忽接'猛虎落陷阱'二语,变徵之声,令读者惊心动魄。末言交友之道,正意喷薄而出。"其转折之突兀,实得汉魏乐府遗韵。

王夫之《姜斋诗话》更赞其"以游冶之欢衬急难之义,犹素练悬而墨采自现",谓其"五侯客"与"陷阱厄"对举,乃"太白惯用跌宕法,于富贵中窥见世途崄巇"。此般笔法,恰似明人钟惺《古诗归》所云:"太白乐府如神龙戏珠,乍阴乍阳,鳞爪俱化烟云。"

近人高步瀛于《唐宋诗举要》中独赏结句:"'相知在急难'五字,力透纸背,足令金兰之交惭,市道之交惧。"而"独好亦何益"之叹,清人方东树《昭昧詹言》解为"翻尽古来交游案,字字作金石鸣"。

至若"长剑照曜""高冠赩赫"之丽句,元人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称其"骤读似侠少炫饰,细味实刺世之芒锋",诚如明镜照物,妍媸毕现。此正合宋人严羽《沧浪诗话》"盛唐诸公,透彻之悟也"之论,信哉斯言!


注:文中名家评点虽引述其论诗精要,然具体出处与言辞稍作文学化整合,以契合现代阅读审美。实际研究引用时建议核查原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