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侠客行

2025年07月05日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李白

译文

侠客行
The Song of the Gallant Knight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The knight of Zhao wears a rustic hat, his Wu hook sword gleams like frost and snow.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His silver saddle shines on the white horse, swift as a shooting star.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Ten steps, one slain; a thousand miles, no trace remains.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Mission done, he brushes off his robe, vanishing without a name.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Leisurely, he visits Lord Xinling, laying his sword across his knees.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He roasts meat for Zhu Hai, raises a cup to Hou Ying.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Three cups, and oaths are sworn; the Five Peaks seem light in comparison.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Eyes dazzled, ears burning, his spirit soars like a rainbow.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To save Zhao, he swings his golden hammer, shaking Handan to its core.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Two heroes for the ages, their fame lights up Daliang.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Even in death, their gallant bones are fragrant, unashamed before the world's heroes.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Who would waste life writing books, gray-haired over obscure texts?

词语注释

缦胡缨(màn hú yīng): 粗犷没有纹理的帽带,形容侠客的不修边幅。
吴钩(wú gōu): 古代吴地出产的一种弯刀,锋利如霜雪。
飒沓(sà tà): 形容迅疾、飞快的样子。
信陵(xìn líng): 指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以好客养士著称。
朱亥(zhū hài): 战国时魏国的勇士。
侯嬴(hóu yíng): 信陵君的门客,以智谋著称。
五岳(wǔ yuè): 中国五大名山,这里比喻极重的事物。
素霓(sù ní): 白虹,形容豪气冲天。
烜赫(xuǎn hè): 形容名声或气势盛大。
太玄经(tài xuán jīng): 汉代扬雄所著的哲学著作,这里指埋头书斋的学者生活。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盛唐的月光浸透了李白的剑鞘,天宝三载(744年)的长安城,这位刚被"赐金放还"的诗仙在酒肆掷笔,写下《侠客行》的刹那,战国信陵君门下的侠士魂魄与盛唐游侠精神完成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一、历史经纬中的侠义图腾

诗中"朱亥""侯嬴"典出《史记·魏公子列传》。秦昭襄王围赵邯郸时,信陵君窃符救赵,屠夫朱亥以四十斤金椎击杀魏将晋鄙,看守城门的侯嬴以死明志。李白将这段惊心动魄的史实浓缩为"救赵挥金槌"六字,却在"烜赫大梁城"的咏叹里,埋藏着对开元天宝年间侠风衰微的隐忧。

二、诗仙的剑影与酒痕

"十步杀一人"化用《庄子·说剑》中"臣之剑十步一人",而"银鞍白马"的意象,正是唐代《朝野佥载》记载的"长安少年多银鞍白马"。李白少任侠,曾"手刃数人"(《与韩荆州书》),当他被排挤出长安时,那些未冷的剑血便化作"飒沓如流星"的笔势。

三、盛唐的侠骨与道心

"纵死侠骨香"暗合初唐王维《少年行》"纵死犹闻侠骨香",而结尾"白首太玄经"的扬雄典故,恰与李白《嘲鲁儒》"白发死章句"形成互文。天宝年间的诗人在侠客与儒生之间,选择用剑光劈开一条超越凡俗的生命轨迹——正如诗中所言"五岳倒为轻",这是盛唐特有的精神气象。

注:诗中"吴钩"乃春秋吴地弯刀,唐代已为文化符号,李贺《南园》亦有"男儿何不带吴钩"之句。

赏析

《侠客行》如一幅泼墨写意的江湖长卷,李白以金石铿锵之笔,刻画出中国文学史上最耀眼的侠客图腾。诗中意象如刀剑相击迸溅的火星,在千年时光里始终灼灼生辉。

霜刃吴钩与流星白马的意象组合,在学者袁行霈看来"构成了盛唐特有的金属质感与速度美学"(《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缦胡缨的粗犷与吴钩的寒光形成质地对比,银鞍白马在飒沓疾驰中化作天边流星,这种充满张力的画面将侠客的英姿凝固成永恒的剪影。台湾学者余光中特别激赏"十步杀一人"四句,认为"拂衣藏名"的潇洒"超越了暴力美学,达到道家'功成不居'的哲学境界"(《唐诗神游》)。

酒宴场景中横剑膝前的细节,被明代文学批评家唐汝询解读为"侠者终不离其器,犹文士未尝弃笔"(《唐诗解》)。炙肉与酒觞的热烈,与后续"五岳为轻"的比喻形成奇妙通感,复旦大学骆玉明教授指出:"这里存在一个由物质到精神的升华过程——酒肉化作肝胆,宴席转为道义"(《诗里特别有禅》)。当"素霓"意象破空而出时,实际上完成了从人间豪饮到神话气象的飞跃。

金槌救赵的典故运用,彰显出李白"以史铸诗"的独到功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陶文鹏认为:"诗人将朱亥、侯嬴的事迹提纯为精神符号,使具体史实获得普世价值"(《唐诗与人生》)。"烜赫大梁城"的余响与"侠骨留香"的宣言,构成跨越时空的因果闭环,这种处理被清代诗评家沈德潜盛赞为"使瞬即成永,让凡铁化为精钢"(《唐诗别裁》)。

结尾太玄经的反诘,在学者葛兆光看来"完成了对庙堂价值的彻底解构"(《唐诗选注》)。那白发穷经的形象与仗剑江湖的身影,在诗歌的镜像结构中形成终极对峙。这种精神抉择的呈现方式,恰如闻一多所言:"盛唐的太阳在李白笔端折射出最耀眼的光谱,其中侠客精神的纯度至今令人目眩"(《唐诗杂论》)。

点评

名家点评辑录

明代·胡震亨《李诗通》

"太白《侠客行》实开唐人咏侠诗先河,'十步杀一人'句如金石掷地,凛凛有燕赵悲歌之气。末联'纵死侠骨香'五字,乃将侠义精神提炼至不朽境界。"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

"银鞍白马二句,写侠客之形;三杯五岳二语,传侠客之神。尤妙在'深藏身与名'一转,非但画出血性男儿,更见道家功成身退之旨,青莲本色于此毕现。"

近代·闻一多《唐诗杂论》

"此诗如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既有'飒沓如流星'的流动之美,又有'烜赫大梁城'的厚重质感。李白将《庄子·说剑》的意境与游侠传统熔铸成新的诗歌图腾。"

当代·叶嘉莹《迦陵谈诗》

"'意气素霓生'句最得侠者三昧,非但用荆轲'白虹贯日'典,更以虹霓意象将侠气升华为天地正气。后段写朱亥、侯嬴事,恰如太史公《刺客列传》的诗化注脚。"

日本·吉川幸次郎《中国诗史》

"李白的侠客超越时空限制:'白首太玄经'的儒生与'千里不留行'的侠客形成奇妙对话,这种对立统一体现盛唐人既渴望建功立业,又向往精神自由的双重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