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盛唐的月光浸透了李白的剑鞘,天宝三载(744年)的长安城,这位刚被"赐金放还"的诗仙在酒肆掷笔,写下《侠客行》的刹那,战国信陵君门下的侠士魂魄与盛唐游侠精神完成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一、历史经纬中的侠义图腾
诗中"朱亥""侯嬴"典出《史记·魏公子列传》。秦昭襄王围赵邯郸时,信陵君窃符救赵,屠夫朱亥以四十斤金椎击杀魏将晋鄙,看守城门的侯嬴以死明志。李白将这段惊心动魄的史实浓缩为"救赵挥金槌"六字,却在"烜赫大梁城"的咏叹里,埋藏着对开元天宝年间侠风衰微的隐忧。
二、诗仙的剑影与酒痕
"十步杀一人"化用《庄子·说剑》中"臣之剑十步一人",而"银鞍白马"的意象,正是唐代《朝野佥载》记载的"长安少年多银鞍白马"。李白少任侠,曾"手刃数人"(《与韩荆州书》),当他被排挤出长安时,那些未冷的剑血便化作"飒沓如流星"的笔势。
三、盛唐的侠骨与道心
"纵死侠骨香"暗合初唐王维《少年行》"纵死犹闻侠骨香",而结尾"白首太玄经"的扬雄典故,恰与李白《嘲鲁儒》"白发死章句"形成互文。天宝年间的诗人在侠客与儒生之间,选择用剑光劈开一条超越凡俗的生命轨迹——正如诗中所言"五岳倒为轻",这是盛唐特有的精神气象。
注:诗中"吴钩"乃春秋吴地弯刀,唐代已为文化符号,李贺《南园》亦有"男儿何不带吴钩"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