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前有一樽酒行二首

2025年07月05日

春风东来忽相过,金樽渌酒生微波。
落花纷纷稍觉多,美人欲醉朱颜酡。
青轩桃李能几何,流光欺人忽蹉跎。
君起舞,日西夕。
当年意气不肯倾,白发如丝叹何益。

琴奏龙门之绿桐,玉壶美酒清若空。
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
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
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

李白

译文

春风东来忽相过
春风从东边吹来,忽然与我相遇
金樽渌酒生微波
金杯中的清酒泛起微微涟漪
落花纷纷稍觉多
花瓣纷纷飘落,渐渐觉得繁多
美人欲醉朱颜酡
美人将醉,脸颊泛起红晕
青轩桃李能几何
华美庭院中的桃李花开能有多久
流光欺人忽蹉跎
时光飞逝,欺人太甚,转眼虚度
君起舞,日西夕
你且起舞吧,太阳已西斜
当年意气不肯倾
当年的豪情壮志不肯消减
白发如丝叹何益
如今白发如丝,叹息又有何用
琴奏龙门之绿桐
用龙门绿桐木制成的琴在弹奏
玉壶美酒清若空
玉壶中的美酒清澈如空
催弦拂柱与君饮
拨动琴弦,与君共饮
看朱成碧颜始红
醉眼朦胧,将红色看成绿色,脸色却开始泛红
胡姬貌如花
胡姬容貌如花
当垆笑春风
在酒垆边迎着春风微笑
笑春风,舞罗衣
迎着春风微笑,舞动罗衣
君今不醉将安归
你今天不醉,又将归向何处

词语注释

渌酒(lù jiǔ):清澈的酒
朱颜酡(zhū yán tuó):醉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青轩(qīng xuān):华美的房屋
蹉跎(cuō tuó):虚度光阴
当垆(dāng lú):在酒垆边卖酒

创作背景

天宝三载(744年)春,李白供奉翰林末期,长安的牡丹正灼灼其华,而诗人的金銮殿生涯却已近凋零。这两首《前有一樽酒》恰似双生花,绽放在他政治理想幻灭的前夜。史载玄宗此时"渐疏之",而诗中"流光欺人忽蹉跎"之叹,实为谪仙人对"赐金放还"命运的预感。

金樽渌酒映照着大唐最绚烂的黄昏,胡姬当垆的琴瑟声里,藏着盛唐气象最后的余韵。李白以"看朱成碧"的醉眼,将政治失意转化为诗意的狂欢——玉壶美酒清若空,恰似他彼时被掏空的抱负;而"白发如丝叹何益"的顿挫,又在舞袖翻飞间化作"君今不醉将安归"的佯狂。唐代酒肆文化在此达到美学巅峰,韦应物《酒肆行》所谓"胡姬春酒店,管弦夜铿锵",正是这般场景。

这两首诗实为李白酒神精神的镜像,日本学者森濑寿三曾指出,其中"舞罗衣"的狂欢意象,暗合《旧唐书》所载天宝年间"贵族竞饮"的风尚。然细辨"当年意气不肯倾"句,犹见建安风骨,在葡萄美酒的波斯琉璃盏中,浮沉着曹植《箜篌引》"乐饮过三爵"的孤影。长安酒肆的西域春风里,谪仙人正用醉意书写着盛唐最后的浪漫主义宣言。

赏析

李白《前有一樽酒行二首》以酒为媒,将刹那芳华与永恒悲慨熔铸成盛唐独有的生命咏叹。两首诗如同双生花,一写时光暴虐,一写及时行乐,在琉璃盏的碰撞中奏响生命意识的二重奏。

第一首以落花与朱颜为镜像,构建起流光杀人的惊心动魄。春风过处,金樽泛起的不只是酒波,更是诗人心中荡漾的惊澜。"青轩桃李能几何"的诘问,与汉乐府"青青园中葵"形成时空和鸣,而"流光欺人"四字堪称诗眼——拟人化的时光被赋予盗贼般的狡黠,较之《将进酒》"高堂明镜悲白发"更具侵略性。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注》特别指出,此诗"将物理时间转化为心理时间"的技艺,在美人酡颜与白发如丝的蒙太奇切换中,完成对生命脆弱的暴烈呈现。

第二首则转入胡姬酒肆的声色迷宫。龙门绿桐琴与西域胡姬的并置,恰似盛唐文化开放性的微缩景观。"看朱成碧"的视觉错乱,被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解读为"醉酒状态下时间感知的溶解",而反复咏叹的"笑春风",在《李白诗歌意象通论》中被统计为该时期出现频率最高的及时行乐符号。末句"君今不醉将安归"的诘问,与陶渊明《饮酒》"啸傲东轩下"形成跨越三百年的对话,共同回答着如何安顿生命的终极命题。

两首诗构成精妙的辩证法:前者如青铜器上饕餮纹,狞厉展示时光的残酷;后者似唐三彩胡旋女,热烈舞动着存在的欢愉。北京大学钱志熙教授在《唐五代诗鉴赏》中强调,这种"乐极生悲"的情感转换模式,实为李白对建安风骨的创造性转化——如同曹植《箜篌引》"惊风飘白日",却在盛唐语境中注入更饱满的世俗活力。当玉壶美酒映照出白发如丝,那个在春风中醉舞的诗人,其实正在用琥珀色的酒浆封印永恒的生命困惑。

点评

李白《前有一樽酒行二首》以酒为媒,将刹那芳华与永恒悲慨熔铸成惊心动魄的生命咏叹。明代诗评家陆时雍《诗镜总论》有云:"太白七古,往往风雨争飞,鱼龙百变。此二篇如天半游丝,随风舒卷,忽作回飙激电之势。"道尽诗中跌宕之气韵。

首章"春风东来"六句,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评为:"一起飘忽,似仙乐从天外落。'流光欺人'四字,直刺古今豪杰心髓。"那金樽渌酒映着落英缤纷,美人酡颜未醉,诗人却已看破桃李芳华不过弹指——这般以丽景写哀思的手法,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称其"绚烂处皆成灰烬,较之'年年岁岁花相似'更觉惊心动魄"。

次章"琴奏龙门"陡转清越,民国学者俞陛云《诗境浅说》指出:"'看朱成碧'四字,非醉眼不能道得。然醉中见真,较醒时倍觉痛切。"胡姬当垆而笑的春风意象,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在《中国诗史》中赞叹:"此乃盛唐特有之生命狂欢,纵使白发如丝,亦要在罗衣舞影中与永恒猝然相遇。末句'将安归'三字,问破千年浮生。"

当代学者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总评此二首:"太白将汉魏乐府的朴拙化为飞动,在及时行乐的咏叹里,藏着惊涛拍岸般的生命焦虑。金樽美酒终成照见永恒的镜子,这是中国诗酒精神最壮丽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