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相和歌辞。对酒二首

2025年07月05日

松子栖金华,安期入蓬海。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
浮生速流电,倏忽变光彩。天地无凋换,容颜有迁改。
对酒不肯饮,含情欲谁待。
劝君莫拒杯,春风笑人来。桃李如旧识,倾花向我开。
流莺啼碧树,明月窥金罍。昨来朱颜子,今日白发催。
棘生石虎殿,鹿走姑苏台。自古帝王宅,城阙闭黄埃。
君若不饮酒,昔人安在哉。

李白

译文

松子栖金华,安期入蓬海
赤松子栖息在金华山,安期生隐入蓬莱海
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
他们都是古代的仙人,如今羽化登仙去了何方
浮生速流电,倏忽变光彩
人生短暂如闪电,转瞬即逝光彩变
天地无凋换,容颜有迁改
天地永恒不会老,容颜却在岁月中更改
对酒不肯饮,含情欲谁待
面对美酒不肯饮,满怀深情在等谁
劝君莫拒杯,春风笑人来
劝君不要推辞杯,春风含笑向人来
桃李如旧识,倾花向我开
桃李花开似故友,朵朵为我倾心开
流莺啼碧树,明月窥金罍
黄莺在绿树间啼鸣,明月偷看金色酒杯
昨来朱颜子,今日白发催
昨日还是红颜少年,今朝白发催人老
棘生石虎殿,鹿走姑苏台
荆棘长满石虎宫殿,野鹿奔跑姑苏台
自古帝王宅,城阙闭黄埃
自古帝王居住地,如今城门紧闭黄尘埋
君若不饮酒,昔人安在哉
你若还不饮美酒,古人如今安在哉

词语注释

羽化:道教称成仙为羽化,指飞升成仙
金罍(léi):古代青铜酒器,这里指华贵的酒杯
倏忽(shū hū):转眼之间,形容时间极快
姑苏台: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所建的高台,遗址在今苏州
石虎殿:后赵暴君石虎的宫殿,喻指奢华宫殿的荒废

创作背景

关于李白《对酒二首》的创作背景

盛唐的月光斟满了诗人的金罍,李白在长安的浮沉中挥就《对酒二首》。天宝三载(744年),这位"谪仙人"被赐金放还,政治理想如泡沫幻灭。组诗诞生于他漫游梁宋之际,酒樽里晃动着整个盛唐的倒影——既有个体生命的焦灼,又有时代精神的投影。

一、羽化登仙的幻灭与觉醒

"松子栖金华"四句暗藏道教的生死诘问。玄宗朝崇道之风盛行,李白曾亲受道箓,却在此解构了成仙传说。以《列仙传》中安期生典故反诘"羽化竟何在",实则是对自身供奉翰林经历的隐喻。金銮殿上的"谪仙"终究沦为政治幻影,道教信仰与宫廷际遇的双重破灭,化作笔端冷峻的叩问。

二、浮生电逝的盛唐悲歌

"浮生速流电"六句呈现惊人的时间密度。化用《古诗十九首》"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的意境,却更添盛唐特有的磅礴哀感。参照敦煌出土《惜罇空》版本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原始表述,可见李白将个体生命焦虑升华为时代共情。当时玄宗已渐怠政,杨国忠专权,诗中"倏忽变光彩"恰似盛世将倾的预言。

三、吴宫花草的隐喻系统

"棘生石虎殿"四句构建了精妙的历史镜像。石虎(后赵暴君)宫殿与吴王姑苏台的并置,暗含对玄宗晚年昏聩的讽喻。据《元和郡县志》载,李白漫游时曾亲访吴宫遗址,目睹"梧宫秋,吴王愁"(《吴王夫差》)的荒芜。诗中"黄埃"意象与杜甫《哀江头》"黄昏胡骑尘满城"形成互文,展露诗人对权力更迭的敏锐洞察。

四、酒中哲学的超越之境

末章"劝君莫拒杯"以乐景写哀,桃李春风中蛰伏着"朱颜辞镜"的惊惶。这种"反向抒情"手法,在李白《将进酒》中发展为"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旷达。金罍明月见证着诗人从"不屈己,不干人"(《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到"且乐生前一杯酒"(《行路难》)的精神蜕变,最终在酒神精神中完成对政治失意的超越。

两首《对酒》犹如青铜酒爵上的饕餮纹,在醉态狂言下藏着精密的结构:前首解构永恒,后首拥抱当下;前首质疑仙界,后首礼赞现世。这种双重变奏,正是李白在开元天宝转折之际,为整个盛唐时代谱写的灵魂独白。

赏析

李白《对酒二首》以纵横捭阖的笔力构筑了生命哲思与及时行乐的双重意境。明代胡震亨《李诗通》评此诗"忽说仙道,忽说富贵,总归酒中达观",精准点破其跳脱时空的意象组合。

上篇以羽化登仙的缥缈反衬生命匆促。"松子栖金华,安期入蓬海"化用《列仙传》典故,却以"羽化竟何在"的诘问消解了长生幻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唐诗选注》指出,此处"将神仙传说与'浮生流电'对举,形成巨大的张力场"。诗人用"倏忽变光彩"的闪电意象,与永恒不变的"天地无凋换"形成尖锐对比,最终凝结为"对酒不肯饮"的怅惘,这种生命焦虑在魏晋风度中常见,却比《古诗十九首》更显激越。

下篇转向春景宴饮的鲜活画面,中国李白研究会《李白诗选》称此部分"以乐景写哀,倍觉其哀"。"春风笑人"的拟人、"桃李倾花"的夸张,与"流莺啼树"、"明月窥杯"共同构建声色交织的醉乡。但"朱颜子"突变为"白发催"的蒙太奇,印证了复旦大学邵毅平教授所言"李白的时间意识常具断裂性"。末四句更将镜头推向历史纵深:石虎殿的荆棘、姑苏台的野鹿,这些《史记》《吴越春秋》中的典故经诗人点化,成为"城阙闭黄埃"的沧桑意象。正如南开大学罗宗强教授在《李杜论略》中所析:"酒是李白对抗时间销蚀的武器,'昔人安在哉'的叩问实则是生命存在意义的追寻。"

全诗在结构上呈现"否定之否定"的哲思轨迹:先破神仙长生之妄,再破功业永恒之执,终以酒神精神完成对有限生命的诗意超越。这种"纵浪大化中"的洒脱,既承陶渊明《饮酒》之遗韵,又开苏轼《赤壁赋》之先声,彰显盛唐文人特有的生命气象。

点评

名家点评

李白《对酒二首》评析

其一评点:

胡震亨《李杜诗通》云:"起四句劈空发问,直追《天问》遗响。'浮生'四句忽作电光石火之喻,仙凡对照间,尽显太白特有的时空苍茫感。"
唐汝询《唐诗解》谓:"'对酒不肯饮'二句,非独劝饮,实是笑浮世营营者不知暂乐之理,其情极冷,其语极热。"

其二评点:

王夫之《唐诗评选》赞:"'春风笑人'五字,将无情物写得有情。桃李倾花、流莺明月,皆成酒筵知音,此等活泼境界,唯谪仙能道。"
沈德潜《唐诗别裁》评:"后段忽转入'朱颜白发''帝王黄埃'之叹,如听《霓裳》正酣时突闻渔阳鞞鼓,太白惯用此陡转法警醒世人。"

整体评价:

方东树《昭昧詹言》称:"两首皆从酒契入玄境,前首以仙踪难觅破题,后首以春色永恒作衬,终归于'昔人安在'之诘。其气韵盘旋如神龙掉尾,于豪纵中暗藏《十九首》式的人生悲感。"
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按:"太白对酒诗往往似劝实讽,似醉实醒。此二首熔铸游仙、咏史、劝饮为一炉,得曹孟德《短歌行》遗意而更加飘忽,真天授非人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