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长相思三首

2025年07月05日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花馀床。
床中绣被卷不寝,至今三载闻余香。
香亦竟不灭,人亦竟不来。
相思黄叶落,白露湿青苔。

李白

译文

长相思,在长安。
无尽的思念,萦绕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秋虫在雕花井栏边鸣叫,薄霜凄冷,竹席透着寒意。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孤灯昏暗,思念到极致,卷起帘幕望月,徒然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美人如花,却远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上有苍茫高天,下有清澈水波。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天长路远,魂魄飞渡也艰辛,梦中难越重重关山。
长相思,摧心肝。
这无尽的思念,摧折心肝。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暮色将尽,花影朦胧如烟;月色皎洁,愁绪难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刚停下赵瑟的凤凰柱,又想弹奏蜀琴的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曲中深情无人传递,愿随春风寄到远方。
忆君迢迢隔青天。
思念你,却隔着迢迢青天。
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昔日眼波流转,如今泪如泉涌。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若不信我肝肠寸断,归来请明镜前见证。
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花馀床。
美人在时,满堂花开;美人离去,只剩残花落床。
床中绣被卷不寝,至今三载闻余香。
绣被卷起无法入眠,至今三年仍有余香。
香亦竟不灭,人亦竟不来。
香气终究不散,人却终究不归。
相思黄叶落,白露湿青苔。
思念如黄叶飘落,白露沾湿青苔。

词语注释

络纬(luò wěi):秋虫名,即纺织娘。
簟(diàn):竹席。
青冥(qīng míng):指苍天。
渌水(lù shuǐ):清澈的水。
赵瑟(zhào sè):古赵国的一种弦乐器。
凤凰柱(fèng huáng zhù):瑟上雕饰凤凰的弦柱。
蜀琴(shǔ qín):古蜀地的一种琴。
鸳鸯弦(yuān yāng xián):琴弦成对,象征恩爱。
燕然(yān rán):泛指边塞遥远之地。
横波目(héng bō mù):形容眼神流动如水波。

创作背景

这三阕《长相思》当为李白于开元十八年(730年)入长安干谒无果后所作。彼时大唐都城正值开元盛世之巅,朱雀大街灯火彻夜不灭,而诗人独居逆旅,将政治失意与人生飘零化入缱绻诗行。

金井阑边秋声咽
首章"络纬秋啼"之景,实暗合唐代宫怨诗传统。据《开元天宝遗事》载,长安宫廷秋夜常闻络纬(纺织娘)鸣叫,宫人谓之"愁霖铃"。李白以"微霜凄凄"点出自己"孤灯望月"的处境,恰似《乐府解题》所言"长相思,本汉人诗中语"。那隔在云端的美人,既是屈原"香草美人"传统的延续,亦暗喻可望不可即的庙堂——天宝元年《诏书》称"择天下贤才",而诗人此时尚在"青冥渌水"间辗转。

蜀琴鸳鸯弦上泪
次章"赵瑟蜀琴"之典,源自《西京杂记》长安乐制。唐玄宗新创《郁轮袍》曲调时,王维曾以蜀地雷氏琴进献。李白在此以断弦喻才情不遇,更以"燕然"代指边功——时值张说主持朔方军务,文人多投幕求仕。然"横波目"化"流泪泉"的强烈对比,恰如《教坊记》所载当时流行闺怨曲调,将政治寄托藏于儿女情长。

三载余香绕空床
末章"花满堂"到"花余床"的时空转换,令人想起李白《寄远十二首》中"锦衾与罗帏,缠绵会有时"之句。唐代婚俗有"结发为夫妻"之仪,此处绣被余香或暗喻初心未改。据《唐才子传》载,李白此期曾与崔宗之等"竹溪六逸"交游,然"人亦竟不来"之叹,正应了杜甫后来"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判语。

三首联章犹如一组唐宫怨歌,在"金井阑-凤凰柱-绣花床"的意象迭加中,完成从秋夜到春宵、由望月到对镜的时空流转。当后世吟诵"摧心肝"之句时,或可听见盛唐华服下,那根文人抱负与现实壁垒碰撞的琴弦,正发出千年不绝的清响。

赏析

《长相思三首》是李白乐府诗中的绮丽之作,以缠绵悱恻的笔调将相思之苦推向极致。三首诗层层递进,构成一幅完整的情感长卷,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其"哀怨骚人遗响,而天然之致如芙蓉出水"。

第一首以秋夜意象构筑孤绝之境。"络纬秋啼"与"微霜簟寒"形成听觉与触觉的双重萧瑟,金井阑的华美反衬出寂寥,正如《李太白全集》王琦注所言:"秋虫啼霜,灯昏月冷,此际最动离情"。而"美人如花隔云端"七字,将可望不可即的怅惘凝练成永恒意象,明代胡震亨《李诗通》称此句"空中传恨,如泣如诉"。末句"摧心肝"三字如裂帛,将相思具象为生理痛感。

第二首转向春日愁思的婉转表达。"花含烟"与"愁不眠"构成朦胧的意境张力,赵瑟蜀琴的典故暗喻琴瑟和鸣的渴望。唐汝询《唐诗解》特别激赏"忆君"以下四句:"昔之横波为媚,今之流泪成泉,镜中容颜足证肠断,此等痴语非太白不能道"。春风寄燕然的想象,使相思突破时空界限,与范仲淹"浊酒一杯家万里"异曲同工。

第三首通过物象变迁写时光之殇。花满堂与花余床的对比,令人想起《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笔法。绣被余香的细节被《唐宋诗醇》评为"从《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化出,而执著更甚"。结尾"黄叶落""白露湿"的意象组接,形成色彩与温度的强烈反差,清代应时《李诗纬》指出:"结句不写情而写景,而凄凉之意溢于言表"。

三首联读可见李白对相思主题的创造性开拓:他将《楚辞》的香草美人传统与南朝乐府的婉转相结合,又注入盛唐的磅礴气象。日本学者松浦友久在《李白诗歌抒情艺术研究》中揭示,这种"将宇宙意识与儿女情长融为一体"的手法,正是李白爱情诗独步千古的密钥。当青冥高天与鸳鸯弦共鸣,当关山梦魂与明镜肠断交织,人类最私密的情感获得了最壮阔的表达维度。

点评

  •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第一首:"太白'长相思'诸篇,皆以空中荡漾之笔写郁结之思。'美人如花隔云端'七字,尤得《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之神韵,而化香草美人为唐音,此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 **沈德潜《唐诗别裁》**论其二:"'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十字,写尽相思刻骨之态。李君以乐府题运齐梁体,却于绮丽中见沉痛,较之《玉阶怨》更觉情致深婉。"

  • **俞陛云《诗境浅说》**赏第三首:"结句'相思黄叶落,白露湿青苔',不直言经时而叹,但以景物烘托,便觉岁序如流、离思无极。此等空际传神处,正是谪仙独绝处。"

  •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总评:"三首联章如组玉佩鸣,金声玉振。由秋夜井阑到春夜琴瑟,终至空床余香,时空叠映中完成情感的螺旋上升。李白将乐府旧题注入盛唐气象,使相思主题突破闺阁局限,具有了'黄河落天走东海'的宇宙意识。"

  • **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特别指出:"'天长路远魂飞苦'与'忆君迢迢隔青天'中重复使用的迢递意象,暗合《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之遗意。然太白以'摧心肝''肠断'等狠重语破之,遂令温柔敦厚的传统生出惊心动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