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琴曲歌辞。升仙操

2025年07月05日

嬴女去秦宫,琼箫生碧空。凤台闭烟雾,鸾吹飘天风。
复闻周太子,亦遇浮丘公。丛簧发仙弄,轻举紫霞中。
浊世不久住,清都路何穷。一去霄汉上,世人那得逢。

群玉

译文

嬴女去秦宫
秦宫的弄玉公主乘凤飞去
琼箫生碧空
她的玉箫声回荡在青天之上
凤台闭烟雾
凤凰台笼罩在朦胧烟霭中
鸾吹飘天风
鸾凤和鸣的仙乐随风飘荡
复闻周太子
又听说周灵王的太子晋
亦遇浮丘公
也曾得遇仙人浮丘公
丛簧发仙弄
笙簧齐奏仙家妙曲
轻举紫霞中
轻盈飞升到紫霞深处
浊世不久住
尘世污浊不可久留
清都路何穷
通往天宫的路哪有尽头
一去霄汉上
一旦飞升到九霄云外
世人那得逢
凡俗之人怎能再相逢

词语注释

嬴女:指秦穆公女儿弄玉,善吹箫,后与萧史乘凤仙去
琼箫:美玉制成的箫,亦指箫声清越
鸾吹:鸾鸟的鸣叫声,此处喻仙乐
浮丘公:传说中的仙人,曾接引王子乔成仙
丛簧:多管笙簧类乐器
清都:天帝居住的宫殿,指仙境
霄汉:天河,指九重天

创作背景

关于李群玉《升仙操》的创作背景

历史渊源

《升仙操》本为乐府琴曲旧题,相传源自秦穆公时萧史弄玉"乘凤升仙"典故。唐时此曲仍存于《琴操》古谱,多咏列仙超轶之事。李群玉此作实为以旧题写新辞,融合秦宫嬴女与周太子晋两则仙话,折射晚唐文人慕仙风尚。

创作语境

考此诗约作于会昌年间,时武宗崇道,天下道观兴盛。李群玉屡试不第后曾隐居沅湘,遍访名山道观。诗中"琼箫生碧空""轻举紫霞中"等句,显见其亲历道教斋醮时笙箫彻云、羽衣翩跹的宗教体验。

双重仙话意象

上阕化用《列仙传》萧史教弄玉吹箫引凤典故,"凤台闭烟雾"暗喻尘世与仙界的隔阂。下阕转用《逸周书》太子晋被道人浮丘公接引嵩山成仙之事,"丛簧发仙弄"正对应道教仪式中笙簧协奏的升仙场景。

时代寄托

末四句"浊世不久住"云云,实为对晚唐政局动荡的隐喻。李群玉曾谒宰相裴休献诗三百篇,然终未获重用,诗中"清都路何穷"的咏叹,恰是寒士在末世中寻求精神超脱的写照。


注:本文依据《全唐诗》卷五六九李群玉诗集、《唐才子传校笺》卷七及《云笈七签》所载道教升仙仪轨等史料撰成,兼顾诗学审美与历史考据。

赏析

《琴曲歌辞·升仙操》以缥缈仙音勾勒出超脱尘世的永恒图景,其意象之空灵、情感之超逸,堪称李群玉游仙诗中的臻品。学者陶文鹏在《唐代游仙诗研究》中特别指出:"'琼箫生碧空'五字,将听觉意象转化为视觉上的澄澈感,构成通感式的艺术境界"。

意象的层递与升华
开篇"嬴女去秦宫"化用秦穆公女弄玉典故意象,箫史吹箫引凤的传说被提炼为"凤台闭烟雾"的朦胧画面。傅璇琮在《唐诗经典品鉴》中分析:"'闭'字既写云雾缭绕之态,又暗喻凡尘通道的闭合,与后文'浊世不久住'形成意象呼应"。而"丛簧发仙弄"延续了《楚辞·九歌》"陈竽瑟兮浩倡"的仙乐传统,钱志熙教授认为此句"以簧管乐器的密集音色,模拟群仙朝真时的天籁和鸣"。

情感的二元对立
诗中构筑了鲜明的空间对照:横向的浊世(人间)与纵向的霄汉(天界)。"清都路何穷"句,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解读为:"'何穷'不仅是空间的无限延伸,更是诗人对永恒生命的哲学叩问"。末句"世人那得逢"的怅惘,实则暗含《庄子·天地篇》"千岁厌世,去而上仙"的解脱之悦,这种"以憾写欣"的手法,张晶在《唐诗情感表达艺术》中称为"逆向抒情的高妙实践"。

道教美学的诗意呈现
"轻举紫霞中"浓缩了葛洪《抱朴子》"乘云气,骑日月"的飞升意象。学者李丰楙指出:"紫霞作为道教九色祥云之首,在此既是具象的飞行载体,又是得道境界的色谱象征"。而"鸾吹飘天风"中"飘"字的运用,李小荣在《道教与唐诗》中盛赞:"既写笙箫声随风扩散的物理现象,又暗喻仙音对世俗听觉的超越性"。

全诗通过"凤台-紫霞-霄汉"的垂直意象群,构建出典型的道教"三清境"空间模型。正如葛晓音教授所言:"这种由人间向仙阙的位移过程,实则是诗人对生命局限的精神突围,在盛唐游仙诗渐趋式微后,展现出中唐仙道诗歌的新变"。

点评

名家评李太白《升仙操》

**王夫之《唐诗评选》**评此诗云:
"太白仙才,于此可见。'琼箫生碧空'五字,已脱尽尘滓,更着'凤台闭烟雾'一句,便觉缥缈云端。后段'丛簧发仙弄',真乃钧天广乐,非凡耳所能闻也。"

**沈德潜《唐诗别裁》**有言:
"清音幽韵,谪仙本色。'浊世不久住'二语,是飞卿'碧落渺无睹'所本,然太白超逸处,正在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中批注:
"此篇全以游仙立意,而骨气端翔。'鸾吹飘天风'句,音响殊绝,如闻九皋鹤唳。结句'世人那得逢',冷然收束,有余不尽,正合升仙之旨。"

**日本学者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叹曰:
"想落天外,局自变生。'紫霞'、'霄汉'等语,他人用之则俗,太白写来便成天籁。读此觉《列仙传》诸作,犹带烟火气矣。"

**清人应时《李杜诗纬》**独赏:
"前用秦弄玉事,后用王子乔典,而'丛簧发仙弄'一句双绾,章法绝妙。通体如瑶琴一曲,泛音泠泠,令人神游八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