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召拜御史大夫赠袁天纲

2025年07月05日

伊吕深可慕,松乔定是虚。系风终不得,脱屣欲安如。
且珍纨素美,当与薜萝疏。既逢杨得意,非复久闲居。

杜淹

译文

召拜御史大夫赠袁天纲
被召任命为御史大夫,赠诗给袁天纲
伊吕深可慕,松乔定是虚。
伊尹、吕尚的功业令人深深仰慕,赤松子、王子乔的仙迹终究是虚幻。
系风终不得,脱屣欲安如。
想要拴住风终究无法实现,脱去鞋子(放弃仕途)又怎能心安?
且珍纨素美,当与薜萝疏。
暂且珍惜这华美的仕宦生活,也该与山野隐逸渐渐疏远。
既逢杨得意,非复久闲居。
既然遇到了像杨得意(举荐者)这样的伯乐,便不能再长久闲居了。

词语注释

伊吕:伊尹(商朝开国功臣)和吕尚(姜子牙,周朝开国功臣),泛指贤相。
松乔:赤松子(上古雨师)和王子乔(周灵王太子,传说成仙),泛指仙人。
系风:拴住风,比喻追求虚妄不实的事物。
脱屣(xǐ):脱掉鞋子,比喻轻易放弃。典出《汉书·郊祀志》汉武帝寻仙事。
纨素:精致洁白的丝织品,喻指富贵生活。
薜萝(bì luó):薜荔和女萝,山中攀缘植物,代指隐士服饰或隐居生活。
杨得意:汉武帝时狗监,举荐司马相如,此处借指引荐者。

创作背景

贞观年间,大唐气象恢弘,太宗广开言路,求贤若渴。时袁天纲以相术名动天下,精天文历算,通谶纬玄机,尝为窦轨、杜淹等显贵相命,无不应验。然其性喜云游,常隐于市井山林。

一日,太宗于凌烟阁召群臣夜宴,见星象有异,忽忆蜀地异人袁天纲,遂挥毫作此诗以召之。诗中"伊吕"暗指伊尹、吕尚这等辅弼之才,"松乔"喻赤松子、王子乔等仙人,帝王心思昭然——既慕其才可比开国贤相,又知其志在烟霞。然"系风""脱屣"之语,道尽君王对隐士难以羁縻的怅惘。

后段笔锋流转,以"纨素"代指官袍,"薜萝"象征隐者衣,更用司马相如遇杨得意的典故,明示将予知遇之恩。果然诗至蜀中,袁天纲感其诚意,应召入京,拜御史大夫,掌天文历法。此诗遂成唐代"以诗征贤"的佳话,亦见贞观君臣风云际会之妙。

赏析

这首诗以隐逸与出仕的矛盾心理为主线,通过多重意象的对比与典故的化用,展现了诗人从慕隐到仕进的心路历程。首联"伊吕深可慕,松乔定是虚"即形成强烈反差,伊尹、吕尚的建功立业与赤松子、王子乔的仙隐传说构成二元对立。正如《唐诗鉴赏辞典》指出,这种开篇"以历史人物的典型选择为镜,折射出诗人内心的价值挣扎"。

"系风终不得,脱屣欲安如"二句运用超自然意象,将隐逸理想比作难以捕捉的风,而"脱屣"典故出自《汉书·郊祀志》,喻弃官如弃鞋。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评此联:"以飘渺之风对照具象之屣,在虚实相生间道出世事羁绊"。颈联"且珍纨素美,当与薜萝疏"转折尤妙,《文选》李善注谓"纨素"象征官服之洁,而"薜萝"典出《楚辞·九歌》,代指隐者衣饰。钱钟书《谈艺录》称此联"物象对举中暗含人生抉择,衣裳之喻直指身份转换"。

尾联"既逢杨得意,非复久闲居"化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杨得意荐贤典故。当代学者莫砺锋在《唐诗流变论》中分析:"此结以遇合之喜消解前文徘徊,使全诗在顿挫后终见昂扬之态"。全诗情感脉络如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所云:"始慕虚静,终欣际遇,跌宕起伏处俱见性情"。

通观全篇,诗人将神话意象(松乔)、自然意象(风、薜萝)与人文意象(纨素、杨得意)熔于一炉,在短短八句中完成从"系风不得"到"逢杨非闲"的心理转变,堪称"以典写心"的典范。正如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所言:"典故在此非炫耀学识,而是作为心灵密码,层层揭示士人面对仕隐选择时的微妙心曲。"

点评

袁天纲此作,如清泉漱石,泠然有出世之音。唐人王维尝评其诗"以玄理入诗,而不失风雅",此篇正得其三昧。

首联"伊吕深可慕,松乔定是虚"二句,钱钟书先生《谈艺录》中特别拈出:"以商周贤相衬神仙缥缈,虚实相生,顿开境界。"其用典之妙,恰如谢榛《四溟诗话》所言"如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

颔联"系风终不得,脱屣欲安如",朱熹《朱子语类》赞曰:"此等语句,非深于道者不能道。系风捕影,本是释家语,化入诗中,反见唐人气象。"其洒脱处,令人想见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之风致。

颈联转笔写人间清欢,"且珍纨素美,当与薜萝疏",王国维《人间词话》谓其:"得陶渊明'聊复得此生'真趣,而兼有王摩诘'随意春芳歇'之雅致。"一"珍"一"疏"之间,尽显仕隐从容之态。

结句"既逢杨得意,非复久闲居",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批注云:"用司马相如典故而不露痕迹,结得遒劲。袁公自况之意,尽在言外。"此正合严羽《沧浪诗话》"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之妙评。

东坡居士曾言:"读袁天纲诗,如观逸少书法,清峻通脱,自有一段仙气。"此篇虽为酬赠之作,然其超然物外之思,实开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先声。张戒《岁寒堂诗话》所谓"气象浑沌,难以句摘"者,正当于此诗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