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年间,大唐气象恢弘,太宗广开言路,求贤若渴。时袁天纲以相术名动天下,精天文历算,通谶纬玄机,尝为窦轨、杜淹等显贵相命,无不应验。然其性喜云游,常隐于市井山林。
一日,太宗于凌烟阁召群臣夜宴,见星象有异,忽忆蜀地异人袁天纲,遂挥毫作此诗以召之。诗中"伊吕"暗指伊尹、吕尚这等辅弼之才,"松乔"喻赤松子、王子乔等仙人,帝王心思昭然——既慕其才可比开国贤相,又知其志在烟霞。然"系风""脱屣"之语,道尽君王对隐士难以羁縻的怅惘。
后段笔锋流转,以"纨素"代指官袍,"薜萝"象征隐者衣,更用司马相如遇杨得意的典故,明示将予知遇之恩。果然诗至蜀中,袁天纲感其诚意,应召入京,拜御史大夫,掌天文历法。此诗遂成唐代"以诗征贤"的佳话,亦见贞观君臣风云际会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