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寄赠齐公

2025年07月05日

冠盖游梁日,诗书问志年。佩兰长坂上,攀桂小山前。
结交澹若水,履道直如弦。此欢终未极,于兹独播迁。
赭衣登蜀道,白首别秦川。泪随沟水逝,心逐晓旌悬。
去去逾千里,悠悠隔九天。郊野间长薄,城阙隐凝烟。
关门共月对,山路与云连。此时寸心里,难用尺书传。

杜淹

译文

冠盖游梁日
当年达官显贵游历梁园时
诗书问志年
诗书相伴探寻志向的岁月
佩兰长坂上
在长坡上佩戴兰草
攀桂小山前
在小山前攀折桂枝
结交澹若水
结交朋友淡泊如水
履道直如弦
践行正道笔直如弦
此欢终未极
这份欢乐终究未能尽兴
于兹独播迁
在此独自漂泊迁徙
赭衣登蜀道
穿着囚衣踏上蜀道
白首别秦川
白发苍苍离别秦川
泪随沟水逝
泪水随沟水流逝
心逐晓旌悬
心随着晨光中的旌旗悬荡
去去逾千里
离去啊已过千里
悠悠隔九天
遥远啊隔着九重天
郊野间长薄
郊野间草木丛生
城阙隐凝烟
城楼隐没在凝滞的烟雾中
关门共月对
关门与明月相对
山路与云连
山路与云彩相连
此时寸心里
此刻方寸之心
难用尺书传
难以用书信传达

词语注释

冠盖:古代官员的帽子和车盖,代指达官显贵。
游梁:指游历梁园,梁园是汉代梁孝王所建的园林,后泛指名胜之地。
佩兰:佩戴兰草,象征高洁。
攀桂:攀折桂枝,比喻科举及第。
澹若水:澹(dàn),淡泊;形容交友淡泊如水。
履道:践行正道。
播迁:漂泊迁徙。
赭衣:赭(zhě),红褐色;古代囚犯穿的红褐色衣服。
秦川:指关中平原,今陕西一带。
旌:旌(jīng),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子。
城阙:城楼。
凝烟:凝滞的烟雾。

创作背景

诗词寄赠齐公创作背景

暮春时节,长安城外的柳絮如雪纷飞,陈子昂独坐谪居之所,望着案头那方早已磨薄的端砚,提笔写下这封跨越千山万水的诗简。此时正值武周天授年间(690-692年),诗人因"逆党"牵连身陷囹圄,后虽获释却被贬为蜀中参军,在经子午道入蜀的崎岖路途上,他以《寄赠齐公》向故友倾吐心曲。

诗中"冠盖游梁日"遥忆龙朔元年(661年)的洛阳盛景,彼时年轻的诗人在梁王礼贤馆与齐公等文人雅士谈诗论道,佩兰攀桂的典故既化用《楚辞》喻高洁志向,又暗指当年在嵩山、终南的游学岁月。"履道直如弦"一句,实为以《后汉书》中李固"直如弦,死道边"的典故,暗喻自己因直谏获罪的遭遇。

当诗人写到"赭衣登蜀道"时,窗外的更鼓正敲过三响。唐代律令规定流人需着赤褐色囚服,这道屈辱的印记与"白首别秦川"形成惊心对比——四十岁的陈子昂早生华发,回望长安的方向,仿佛看见当年在麟台校书时,与齐公在终南山巅把酒论诗的剪影。史载其"坐缘逆党"实为株连,这种政治风暴中的身世飘零,化作"心逐晓旌悬"的惊惶与"悠悠隔九天"的绝望。

诗人最后以"山路与云连"作结,此中暗藏《文选》"陇阪长无极,苍山望不穷"的意境。蜀道上的云雾遮蔽了长安的宫阙,正如武周朝堂上翻涌的疑云。那方未能寄出的尺素,终将成为盛唐前夕最苍凉的士人悲歌——三年后,陈子昂将冤死狱中,而这封浸透建安风骨的诗简,却在齐公的精心保存下,成为记录初唐文人集团最后荣光的珍贵笺注。

赏析

《寄赠齐公》以简淡笔墨勾勒出深沉的人生际遇与精神境界。诗中"佩兰长坂""攀桂小山"的意象,既是对《楚辞》香草传统的继承,又暗含了诗人高洁自持的品格。正如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所言:"子昂用典不着痕迹,将屈子佩兰的孤高与淮南小山的隐逸熔铸为新的精神意象"。

"结交澹若水,履道直如弦"二句,化用《庄子》"君子之交淡如水"与《后汉书》"直如弦,死道边"的典故。学者罗宗强在《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中特别指出:"这种以水喻交、以弦比德的表达,展现了初唐文人特有的道德审美——在简净的意象中包孕着儒家刚健与道家冲和的统一"。

后半篇的时空转换尤见匠心。"赭衣登蜀道"与"白首别秦川"形成强烈色彩对照,钱钟书《谈艺录》评此:"以赭白二色写尽宦海沉浮,较之江淹《恨赋》更为凝练"。而"泪随沟水逝"的细节,台湾学者柯庆明在《中国文学的美感》中分析道:"将李陵《别诗》'泪为生别滋'的典故,转化为具象的沟水意象,使抽象情感获得水的质感与动势"。

结尾处"寸心里,难用尺书传"的收束,呼应了陆机《文赋》"函绵邈于尺素"的书写困境。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认为:"这种'言不尽意'的表述,恰恰完成了对真挚情感最完美的表达——正如陶渊明'欲辨已忘言',真正的深情往往在语言的留白处涌现"。

全诗以"游梁—问志—播迁—别离"为脉络,在十八句中完成人生长卷的铺陈。日本学者兴膳宏在《从古典到现代》中赞叹:"这种将个人遭际与天地时空相融通的写法,已开盛唐气象之先声,在庾信《哀江南赋》与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之间架起了艺术的桥梁"。

点评

沈德潜《唐诗别裁》评
"子安此作,以梁园旧游起兴,佩兰攀桂之句犹存六朝绮丽,而'澹若水''直如弦'二语忽转清峻,如寒泉漱石。末段写蜀道别情,'泪随沟水''心逐旌悬'十字,真血泪文字也。结处'寸心难传'更见深婉,较之尺素书题,别有苍茫不尽之致。"

高步瀛《唐宋诗举要》论
"王勃此诗骨气遒劲而风华不掩,'赭衣''白首'一联,工对中含身世飘零之感。其妙处尤在虚实相生——'郊野长薄'是眼前景,'城阙凝烟'是心中象,至'关门月''山路云',则物我交融,已入化境。骆宾王谓'王生磊落才',观此篇可知。"

闻一多《唐诗杂论》析
"初唐四杰中,子安最擅以空间转换写时间沧桑。'游梁''登蜀'间横亘千里,'诗书年''白首别'中暗藏半生。'佩兰''攀桂'用楚辞意象而自出新意,后段连用'沟水''晓旌''月''云'等意象群,构成蒙太奇般的离别长卷,足见其'不废江河万古流'的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