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此诗为唐代诗人李益所作,赠予时任郑州司空的友人周氏。时值中唐,藩镇割据、战乱频仍,诗中所绘"清渭""浊河"之景,暗喻王朝盛衰变迁。据《旧唐书》载,贞元年间(785-805)郑州属河南道要冲,司空为三公之一,多由重臣兼任,周司空或为镇守郑州的军政长官。
历史情境:
诗人途经郑州时,正值深秋。首联"汉国临清渭,京城枕浊河"以汉喻唐,清渭浊河对举,既指郑州地处黄河与渭水支流之间,又暗含"泾渭分明"的时局隐喻。颈联"居人下珠泪"反映安史之乱后民生凋敝,《资治通鉴》载贞元四年(788)河南大旱,百姓"拆屋卖瓦木以给食"。
情感寄托:
尾联"唯馀三五夕,明月暂经过"化用谢灵运《南楼望月》意境。据《唐才子传》载,李益常以明月寄边愁,此处既写秋夜惜别,亦暗含对周司空戍边安民的期许。全诗以"关山远""烟雾多"的苍茫气象,展现中唐士人在动荡时局中的复杂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