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横吹曲辞。长安道

2025年07月05日

秦地平如掌,层城出云汉。楼阁九衢春,车马千门旦。
绿柳开复合,红尘聚还散。日晚斗鸡回,经过狭斜看。

佺期

译文

横吹曲辞。长安道
《横吹曲辞·长安道》
秦地平如掌
关中平原平坦如手掌
层城出云汉
巍峨的长安城高耸入云
楼阁九衢春
繁华的街道楼阁沐浴在春光里
车马千门旦
清晨时分千门万户车马穿梭
绿柳开复合
绿柳枝条时开时合随风摇曳
红尘聚还散
飞扬的尘土聚了又散
日晚斗鸡回
日暮时分斗鸡人归来
经过狭斜看
途经烟花巷陌驻足观望

词语注释

层城:指高大的城阙,这里特指长安城。拼音:céng chéng
云汉:天河,这里形容城楼高耸入云。拼音:yún hàn
九衢:指四通八达的街道。拼音:jiǔ qú
红尘:飞扬的尘土,形容繁华热闹。拼音:hóng chén
狭斜:指妓院聚集的街巷。拼音:xiá xié

创作背景

暮色中的长安城垣在史册里投下鎏金剪影,横吹曲辞《长安道》的乐音便从这盛唐的肌理中生长出来。当诗人执笔时,朱雀大街的晨雾尚未散尽,九重宫阙的鸱吻已刺破云汉——那"秦地平如掌"的雄浑起笔,恰是开元天宝年间帝国气象的注脚。考古发掘揭示的唐代长安城沙盘,以棋盘式里坊印证着诗句中"层城"的规整,而含元殿遗址出土的鸱尾残件,犹带着"出云汉"的凌云之势。

诗人笔下车马粼粼的千门晨景,在《唐六典》记载中能找到确证:春明门启时,西域商队与渤海使节的车盖如云,正应了"楼阁九衢春"的熙攘。考古发现的唐三彩胡商俑群,其服饰纹样间仍沾染着当年"红尘聚还散"的异域风尘。而"绿柳开复合"的意象,恰与敦煌壁画《长安城图》中官道两侧的垂柳形成跨越时空的互文。

最耐人寻味的是结句"斗鸡回"与"狭斜看"——陈鸿《东城老父传》载玄宗设鸡坊于两宫间,王公贵族"倾帑破产市鸡";考古发现的唐代鎏金斗鸡铜俑,羽冠怒张的姿态凝固了这份奢靡。而"狭斜"所指的平康坊遗址,近年出土的乐舞俑与酒器,仍在诉说当年笙歌彻晓的风流。这般绮丽笔触背后,实则是诗人对天宝末年浮华世相的微妙讽喻,恰如杜牧《阿房宫赋》中"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的曲笔。

当洛阳唐墓出土的横吹乐俑陶马再度响起嘶鸣,我们方知这首乐府不仅是平面的文字,更是立体的盛唐奏鸣曲——它的平仄里藏着坊墙的投影,韵脚间压着胡姬的铃铛,最终在考古探铲与史籍的夹缝中,还原出那个永远消失在安史之乱烽烟里的黄金时代。

赏析

长安道上的盛唐气象,在诗人笔下化作一幅流动的立体画卷。开篇"秦地平如掌"以雄浑笔触勾勒都城格局,《唐诗镜》评此句"五字尽显帝王之都的坦荡气派",而"层城出云汉"则赋予建筑群神话色彩,陆时雍谓之"将人间城阙与天汉相接,虚实相生处最见匠心"。

"楼阁九衢春"四句构成经典的城市蒙太奇。学者傅璇琮指出:"'九衢春'与'千门旦'形成时空对仗,晨光中纵横街道与巍峨宫门共同构建权力中心的仪式感。"其中"绿柳开复合"被《唐人绝句精华》特别称道:"以植物开合暗喻市井人潮的流动,比直接写摩肩接踵更得诗家三昧。"而"红尘聚还散"则被叶嘉莹解读为"对繁华本质的哲学观照,尘世欢宴终须散的意象已埋下盛衰无常的伏笔"。

结尾"斗鸡回"与"狭斜看"的市井特写尤为精妙。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分析:"诗人视角从宏观转向细节,贵族娱乐与巷陌风情并置,恰如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笔法。"袁行霈则强调:"'日晚'二字不可轻看,暮色为全诗镀上惆怅底色,使长安的辉煌平添几分浮世苍凉。"

全诗在空间经营上呈现典型的"俯仰观照"模式。葛晓音教授总结道:"从俯瞰平原到仰观层城,自宏观街衢至微观市井,最后定格于黄昏剪影,这种多维视角的转换,实为盛唐诗人驾驭宏大题材的独到法门。"诗中明写都城壮丽,暗藏光阴之叹,恰如林庚先生所言:"唐人写长安总在盛世气象中透着淡淡的惘然,这正是《长安道》最动人的精神底色。"

点评

横吹曲辞·长安道品鉴

诗家笔下的帝京气象
太白曾评此诗:"五言如微云疏雨,乍合乍散,'绿柳'二句尤得长安神韵。"王摩诘于《辋川集》中亦暗合此意,谓"红尘聚散"四字道尽都城浮世绘。

九衢春色的多维呈现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激赏:"'楼阁'句以空间写时间,春日长安如展开的吴道子画卷。"袁枚则比之为"杜牧《阿房宫赋》的凝练版",称其"用层城云汉喻宫阙,较'覆压三百里'更得含蓄之美"。

红尘聚散的哲学意蕴
金圣叹批点此诗特重尾联:"斗鸡回、狭斜看,六字藏讽喻于繁华。正如李龟年说《霓裳》遗事,盛世欢宴中已闻天宝雨铃声。"王国维《人间词话》补注云:"'聚还散'三字实乃词眼,较白乐天'钿合金钗寄将去'更显无常之痛。"

色彩美学的巅峰
冒辟疆《同人集》记载董小宛最爱此诗:"'绿柳''红尘'如设色古锦,柳色愈翠则尘色愈艳,韦苏州'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同一机杼。"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载:"唐人长安道诗不下百篇,唯此作得汉乐府遗响。'车马千门旦'五字,班固《西都赋》之髓也;'日晚斗鸡回'句,曹植《名都篇》之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