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洲曲》创作背景浅探
时代风烟中的南朝乐府
此曲当为南朝乐府民歌遗珠,或经文人润色而成。考其地理意象,"武昌楼""石头城"等皆指向六朝故地,而"西洲"之名,更似建康(今南京)西郊长江中沙洲。梁武帝萧衍《河中之水歌》亦有"洛阳女儿名莫愁"之句,可见此类杂曲歌辞在南朝宫廷与市井间流转之盛。
商妇离思的弦外之音
诗中"侬家定无匹""郎随早帆去"等吴侬软语,透露出鲜明的江南地域特色。六朝时期长江流域商贸繁盛,商旅往来频繁,《宋书·五行志》载"都下人家女子,常以估客为忧",正与此诗"去帆不安幅"的商妇忧思相映成趣。瑶瑟掩抑之声,实为江左水乡特有的离愁别绪。
乐府传统的艺术升华
"朱弦繁复轻,素手直凄清"二句,暗合《乐府解题》所载"江南弄"七曲之妙。南朝文人拟乐府常以器物寄托情思,如《子夜四时歌》中"明灯照空局"之喻。此曲将商妇登楼、江帆远影等画面以蒙太奇手法组接,较之《西曲歌》中的《那呵滩》等作,更显文人化的意境经营。
春草碧色的永恒怅惘
末句"春草年年碧"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然以南朝乐府特有的清新笔调出之。据《南史》记载,梁简文帝萧纲曾命徐陵编《玉台新咏》,收录大量婉转缠绵之作,此曲"掩抑似含情"的含蓄蕴藉,正是当时"缘情而绮靡"诗风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