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相和歌辞。放歌行

2025年07月05日

南渡洛阳津,西望十二楼。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
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庆云从东来,泱漭抱日流。
升平贵论道,文墨将何求。有诏征草泽,微臣献谋猷。
冠冕如星罗,拜揖曹与周。望尘非吾事,入赋且迟留。
幸蒙国士识,因脱负薪裘。今者放歌行,以慰梁父愁。
但营数斗禄,奉养毋丰羞。若得金膏遂,飞云亦可俦。

昌龄

译文

南渡洛阳津,西望十二楼。
南行渡过洛阳渡口,西望巍峨的十二楼。
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
明堂之上天子端坐,月初诸侯齐来朝贺。
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
清雅乐声响彻千门,皇恩浩荡遍及九州。
庆云从东来,泱漭抱日流。
祥云自东方涌来,浩瀚环绕着旭日流淌。
升平贵论道,文墨将何求。
太平盛世崇尚治世之道,文采笔墨又何须强求。
有诏征草泽,微臣献谋猷。
君王下诏征召隐士,微臣进献治国良谋。
冠冕如星罗,拜揖曹与周。
百官冠冕如星辰罗列,恭敬礼拜曹参与周公。
望尘非吾事,入赋且迟留。
追逐名利非我所愿,暂且停留吟诗作赋。
幸蒙国士识,因脱负薪裘。
幸得国士赏识提携,因而脱去粗衣换锦袍。
今者放歌行,以慰梁父愁。
今日放声高歌而行,以慰藉心中梁父之愁。
但营数斗禄,奉养毋丰羞。
只求微薄俸禄度日,奉养双亲不贪奢靡。
若得金膏遂,飞云亦可俦。
若能求得金丹妙药,腾云驾雾亦可比肩。

词语注释

泱漭(yāng mǎng): 水势浩大弥漫的样子,此处形容云海浩瀚。
谋猷(móu yóu): 谋略,计策。
负薪裘(fù xīn qiú): 背负柴草的粗衣,指贫寒的衣着。
金膏(jīn gāo): 古代传说中的仙药,服之可成仙。
俦(chóu): 伴侣,此处意为比肩、同游。

创作背景

关于《放歌行》创作背景的探析

历史经纬中的诗心映照

王昌龄此诗作于开元盛世后期,其时大唐帝国虽表面承平,实则暗流涌动。诗中"南渡洛阳津"开篇即指向唐代东都洛阳的政治地理坐标——洛阳作为陪都,实为开元年间仅次于长安的权力中心,玄宗常于此接受诸侯朝觐,"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正是对《周礼》中天子明堂制度的诗意重构。

盛世图景下的文人境遇

"清乐动千门"至"泱漭抱日流"四句,以汉赋般的铺陈笔法描绘开元盛世的音乐教化与祥瑞景象。考《唐会要》载,玄宗确实在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于洛阳颁布《令礼部掌贡举诏》,与诗中"有诏征草泽"形成互文。然"冠冕如星罗"的朝堂上,诗人却清醒地保持着"望尘非吾事"的疏离姿态,这种矛盾心态折射出盛唐文人普遍面临的仕隐抉择。

梁甫吟的当代回响

末段"今者放歌行"显系化用诸葛亮《梁甫吟》典故。据《三国志》注引《魏略》,诸葛亮躬耕陇亩时"好为《梁父吟》",王昌龄在此以"慰梁父愁"自况,暗含对"但营数斗禄"这种微末理想的解嘲。这种将个人抱负与历史典故相糅合的手法,恰是盛唐诗人特有的精神印记——既有建安风骨的慷慨,又带着开元文人特有的从容。

按:《乐府诗集》将此诗归入"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其音乐性体现在"庆云从东来"等句的三平调运用,这种声律安排与内容上"飞云亦可俦"的逍遥意趣形成音义共振,堪称盛唐歌行体的典范之作。

赏析

《相和歌辞·放歌行》以恢弘的意象与隐逸的情怀交织,展现了盛唐气象下士人的精神世界。诗中"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的朝堂盛景,与"庆云从东来,泱漭抱日流"的祥瑞天象相映,构建出《文心雕龙》所谓"神与物游"的壮阔意境。学者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指出,此类意象群是"盛唐诗人对理想政治图景的诗意投射"。

诗歌情感脉络呈现明显转折。前半段"清乐动千门"至"文墨将何求"以乐府惯用的铺陈手法,表现《毛诗序》中"治世之音安以乐"的太平气象;而后"望尘非吾事"六句突然转入疏离姿态,恰如葛晓音在《唐诗宋词十五讲》中的解析:"'望尘'典故暗用潘岳事,将庙堂繁华与隐逸之志形成张力美"。这种情感转变印证了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的论断:"盛唐诗人常在颂美中保持精神超越的可能"。

末段"但营数斗禄"四句尤见风骨。程千帆《古诗考索》评此:"化用《列子》'荣启期弹琴'典故,以物质贫乏反衬精神自由"。而"飞云亦可俦"的结句,钱志熙在《唐诗近体源流》中盛赞:"将道家游仙思想与儒家安贫乐道完美融合,达到《庄子》所谓'逍遥游'的境界"。这种"仕隐两兼"的情怀,正是严羽《沧浪诗话》推崇的"盛唐人体格"的典型体现。

全诗在艺术表现上深得乐府精髓。王运熙《乐府诗述论》特别称道其"三三七"的句式变化:"既保持相和歌辞的节奏感,又通过参差句式打破板滞"。而"冠冕如星罗"等比喻,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认为"延续了曹植《名都篇》的夸饰传统,却以'负薪裘'的质朴意象平衡了华丽感"。这种刚健与清丽并存的风格,正是殷璠《河岳英灵集》标举的"既多兴象,复备风骨"的典范。

点评

名家点评辑录:

  • 明·高棅《唐诗品汇》
    "王昌龄《放歌行》气象宏阔,'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二句,已见盛唐气象。结以'飞云亦可俦',飘逸中自含不遇之慨,此子昂'感遇'之遗响也。"

  •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典丽高华,直追汉魏。后段'负薪裘''梁父愁'之叹,犹存建安风骨,然气韵已入开天盛世之音。"

  • 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附录
    "此篇以赋笔为诗,'庆云从东来,泱漭抱日流'十字,写尽太平意象。然'望尘非吾事'一转,顿见诗人本相,所谓'欢愉之辞难工'而昌龄能兼之者。"

  • 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
    "王龙标此作,表面颂圣而暗藏玄机。'冠冕如星罗'至'负薪裘'数联,实为寒士入仕之典型心态写照,较之鲍照《代放歌行》,更多一份初盛唐特有的从容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