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少年行四首

2025年07月05日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王维

译文

新丰美酒斗十千
新丰的美酒一斗值万钱
咸阳游侠多少年
咸阳的游侠多是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
相逢时豪情满怀,为你畅饮
系马高楼垂柳边
将马拴在高楼旁的垂柳边
出身仕汉羽林郎
出身于汉朝的羽林郎
初随骠骑战渔阳
初次跟随骠骑将军征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
谁知不去边疆受苦
纵死犹闻侠骨香
纵然战死,侠骨仍留芬芳
一身能擘两雕弧
一人能拉开两张雕弓
虏骑千重只似无
敌骑千重也视若无物
偏坐金鞍调白羽
侧坐金鞍调弄白羽箭
纷纷射杀五单于
箭无虚发,射杀众多敌酋
汉家君臣欢宴终
汉家君臣欢宴结束
高议云台论战功
在云台高议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
天子亲临赐予侯印
将军佩出明光宫
将军佩印走出明光宫

词语注释

新丰:地名,以美酒闻名
斗十千:一斗酒值万钱,形容酒的名贵
羽林郎:汉代禁卫军官名
骠骑:汉代将军名号,指骠骑将军
渔阳:古地名,在今北京密云一带
擘(bò):拉开
雕弧:雕有花纹的弓
虏骑:指敌人的骑兵
单于:匈奴首领的称号
云台:汉代宫中高台,用于议事
明光宫:汉代宫殿名

创作背景

盛唐的阳光下,长安城的柳絮轻扬,王维以《少年行》四首为笔,勾勒出一个时代的青春图腾。天宝年间的大唐,国力臻于鼎盛,边塞战功与都市繁华交织成壮丽画卷。诗人以新丰美酒、咸阳游侠起兴,实则是将汉代乐府《少年行》的传统意象,注入了盛唐特有的蓬勃气象——"系马高楼垂柳边"的恣意,正是开元天宝年间贵族子弟任侠风气的真实剪影。

羽林郎的银鞍白马,渔阳战鼓的铿锵回响,皆有所本。《旧唐书》载天宝三载(744年)安禄山兼范阳节度使,屡奏边功。诗中"骠骑战渔阳"的典故,暗合当时东北边防局势。王维巧妙化用《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情,将汉代少年将军的形象与当下长安贵族子弟重叠,创造出"纵死犹闻侠骨香"这般超越时空的侠义精神。

第三首的沙场点兵,可见岑参边塞诗的影响。天宝年间唐军与突厥、契丹的拉锯战中,确实出现过"五单于"并立的局面。《资治通鉴》载天宝四载(745年)回纥攻杀突厥白眉可汗,诗人以"射杀五单于"的夸张笔法,折射出唐帝国对四方来朝的军事自信。金鞍白羽的细节描写,恰是唐代《秦王破阵乐》中"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驔"的视觉化呈现。

末章云台论功的盛况,实为对当时朝廷的委婉讽喻。《唐会要》记载天宝后期杨国忠专权,边将邀功现象严重。诗人故意选用东汉明帝"云台二十八将"的典故,在"天子临轩赐侯印"的辉煌场景中,暗藏对功业虚幻性的思考。明光宫佩印的将军身影,终究要走出宫门,踏入真实的塞外风沙——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张力,正是王维作为宫廷诗人难得的清醒。

赏析

这组洋溢着青春热血的边塞诗,以四个不同场景勾勒出盛唐少年的精神图谱。学者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评价:"王维用酒、剑、马、弓四种意象,构建了唐人理想中少年侠客的完整形象系统"。

第一首如一幅水墨写意,垂柳与高楼构成清新背景。葛晓音教授指出:"'系马垂柳'的细节,将豪饮的粗犷化为诗意画面,体现盛唐文人特有的潇洒"。少年们"相逢意气"的瞬间,展现的是不计功利的生命热忱,正如林庚《唐诗综论》所言:"这种纯粹的意气,正是盛唐气象最动人的注脚"。

第二首陡然转入铁血疆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唐诗选注》特别赞赏"侠骨香"的意象创造:"将死亡转化为芬芳的永恒,这种审美转换使悲壮升华为崇高"。学者叶嘉莹认为:"'孰知'二字以反诘语气,凸显少年明知边庭苦仍毅然赴死的决绝"。

第三首的战场特写最具动态美。程千帆《古诗考索》分析:"'偏坐金鞍'的姿势与'调白羽'的从容,形成张力美,千军万马中展现个人武艺的精确"。台湾学者柯庆明指出:"五单于的'纷纷'倒下,以举重若轻的笔法写就少年英雄的神勇"。

第四首的云台论功场景,实则暗含深意。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揭示:"明光宫佩印的将军,或许就是当年垂柳系马的少年,完成了个体生命价值的闭环"。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解读:"宴会与战功的并置,暗示着少年最终被体制收编的宿命"。

这组诗的情感脉络暗合生命四季:春日的纵酒狂歌(其一)、夏日的热血奋战(其二、其三)、秋日的功成名就(其四)。日本学者川合康三在《终南山的变容》中写道:"王维以四重奏的形式,奏响了盛唐少年从自由灵魂到国家栋梁的生命乐章"。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盛赞此组诗:"四章蝉联而下,如明珠走盘,少年豪情跃然纸上。'系马高楼垂柳边'七字,便画尽五陵年少风流之态。"

近代学者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评点道:"王摩诘以画入诗,此组尤见匠心。'偏坐金鞍调白羽'句,写少年射技如睹吴道子人物画,姿态横生而气韵流动。"

当代国学大师叶嘉莹特别赏析末章:"'纵死犹闻侠骨香'七字,将盛唐边塞诗的气骨推向极致。较之高适'死节从来岂顾勋'更多几分青春浪漫,较之岑参'古来青史谁不见'更添几重生命温度。"

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在《中国诗史》中论述:"这组《少年行》完美呈现了盛唐气象的三重维度——新丰酒展现的物质繁华,羽林郎象征的尚武精神,云台议折射的政治开明,共同构成8世纪中国的精神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