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相和歌辞。子夜春歌

2025年07月05日

春气满林香,春游不可忘。落花吹欲尽,垂柳折还长。
桑女淮南曲,金鞍塞北装。行行小垂手,日暮渭川阳。

王翰

译文

春气满林香
春天的气息弥漫林间,芬芳四溢
春游不可忘
这美好的春游时光,切莫遗忘
落花吹欲尽
风吹落花,仿佛要将春色吹尽
垂柳折还长
低垂的柳枝折了又长,生生不息
桑女淮南曲
采桑女唱着淮南小调
金鞍塞北装
骑着金鞍马匹的塞北儿郎
行行小垂手
款款而行,垂手漫步
日暮渭川阳
夕阳西下,渭水之滨洒满余晖

词语注释

相和歌辞:汉代乐府诗的一种形式,指多人合唱的歌曲
子夜:指《子夜歌》,南朝乐府诗题
垂柳折还长:'还'读作huán,意为'又、再'
桑女:采桑的女子,古诗中常见意象
淮南:淮河以南地区
金鞍:装饰华美的马鞍
塞北:长城以北的边塞地区
小垂手:古代舞蹈动作,此处形容女子柔美姿态
渭川:渭水,黄河主要支流,在陕西境内

创作背景

暮春的暖风掠过长安城垣,将《子夜春歌》的旋律揉碎在飞花与垂柳之间。这首南朝乐府旧题,经王翰等唐代诗人妙手点染,终成《相和歌辞》中一阕清丽深远的春之绝响。

绿柳金鞍里的盛唐气象
"金鞍塞北装"一句悄然泄露出天宝年间的盛世底色。唐代宫廷尚骑射,贵族子弟皆以胡服骏马为荣,诗人以塞北金鞍入诗,恰是开元天宝年间胡风东渐的生动剪影。而"桑女淮南曲"的江南意象与之对举,构成帝国南北文化交融的微缩画卷。

折柳传统中的生命哲思
"垂柳折还长"暗合唐代折柳赠远习俗,《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古老意象在此获得新生。诗人以柳枝顽强的生命力,对抗"落花吹欲尽"的春愁,这种物候书写背后,藏着唐人特有的豁达——正如张说《送梁六自洞庭山》所咏"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桑女菱歌的乐府遗韵
诗中"桑女淮南曲"实为乐府《采桑度》的遥远回声。南朝时《子夜四时歌》本为吴声歌曲,唐代诗人却巧妙将江南采桑女与塞北游侠儿的形象并置,让清商旧曲焕发出雄浑新声。这种创作手法,正是郭茂倩《乐府诗集》所称"因旧曲,创新词"的典范。

渭水斜阳里,那个"行行小垂手"的曼妙身影,最终凝固成盛唐乐府诗最动人的姿态——既有齐梁宫体的婉转流丽,又带着北方边塞的疏朗大气,恰似当时长安城中的胡姬酒肆里,正奏着新翻的《杨柳枝》调。

赏析

暮春的气息在这首乐府诗中流淌得如此鲜活,仿佛能透过纸页嗅到林间蒸腾的草木芬芳。"春气满林香"五字便勾勒出立体的春日图景,南宋词论家张炎在《词源》中盛赞此类写法"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以嗅觉通感唤醒读者全部感官记忆。

那"落花吹欲尽,垂柳折还长"的工对,藏着唐人特有的生命哲思。文学史家傅璇琮指出这组意象"将消逝与新生并置",飘零的花瓣与抽枝的柳条构成辩证画面,恰如盛唐气象中既见及时行乐的洒脱,又蕴生生不息的希望。垂柳意象尤为精妙,《唐诗鉴赏辞典》特别称道其"折还长"三字:"柔韧的柳枝在诗人手中化作生命韧性的象征"。

桑女与金鞍的时空并置最见匠心。研究乐府诗的权威学者王运熙在《汉魏六朝唐代文学论丛》中分析道:"淮南采桑曲与塞北游侠儿的镜像对照,拓展了诗歌的叙事维度"。这种蒙太奇式的拼接,让人想起南朝乐府《西洲曲》的写法,但更添几分盛唐特有的开阔气象。

结尾"行行小垂手"的舞蹈姿态,被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为"纤秾合度"。那渐渐没入渭川夕阳的身影,既是对《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的遥远呼应,又令人联想到王维"渡头余落日"的画笔。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蒋寅认为此句"以动作延续性消解了日暮的感伤",正是盛唐之音特有的明朗基调。

全诗如一套精妙的春日组曲,每个意象都是跃动的音符。正如宇文所安在《盛唐诗》中所说,这类作品"将瞬间感受转化为永恒的艺术存在",让千年后的我们仍能触摸到那个春天柳枝的柔韧,闻到长安郊外混着泥土的花香。

点评

子夜春歌 · 王翰

原诗清赏

春气满林香,春游不可忘。
落花吹欲尽,垂柳折还长。
桑女淮南曲,金鞍塞北装。
行行小垂手,日暮渭川阳。

名家隽语

  • 明·高棅《唐诗品汇》
    "王翰此作,以'春气'二字为眼,落花垂柳间暗藏韶光易逝之叹。'折还长'三字尤妙,柳丝如情丝,愈折愈韧,唐人绝句中罕有此等绵长笔意。"

  •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桑女'与'金鞍'对举,江南柔曲、塞北铁衣并置春景,顿生刚柔相济之趣。末句'小垂手'本舞姿,化入暮色渭川,使游春之乐戛然而止,余韵如斜阳漫染。"

  •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
    "通篇不着一'愁'字,而'落花欲尽'处已透漏消息。后四句忽拓开境界,以桑女菱歌对照塞北金鞍,似断实连,盖言春光之中,悲欢各异耳。"

诗家三味
此诗如工笔小卷,前四句写景含情,"吹欲尽"与"折还长"形成微妙张力;后四句转写人世,采桑女的淮南小调与游侠儿的塞北装束,在春暮渭川的背景下,交织成盛唐特有的生命图景。王翰以乐府旧题写新意,诚如陆时雍所言:"唐人子夜体,贵在气象浑成中自具玲珑剔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