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

公元32年-公元92年

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著有《汉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其父班彪为著名学者,弟班超为著名军事家、外交家。班固在史学、文学上均有卓越成就,但因卷入政治斗争最终死于狱中。

生平

公元32年

班固出生

公元54年

父班彪去世,班固返乡居丧

公元58年

开始续写父亲未完成的《史记后传》,后发展为《汉书》

公元62年

被人告发私修国史,下狱

公元63年

弟班超上书汉明帝为其辩解,获释并被任命为兰台令史

公元64年

奉诏继续修撰《汉书》

公元74年

升任郎官,典校秘书

公元79年

参与白虎观会议,撰《白虎通义》

公元89年

随大将军窦宪北伐匈奴,任中护军

公元90年

窦宪大破北匈奴,班固作《封燕然山铭》

公元92年

窦宪失势自杀,班固受牵连免官

公元92年

被仇家洛阳令种兢逮捕,死于狱中

不详

妹班昭及马续最终完成《汉书》

诗作

暂无诗作

同时代人物

与班固同年出生

班固 撰

32年-92年

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继承父志,历时二十余年修成《汉书》,开创断代史体例。亦善辞赋,代表作有《两都赋》。后因窦宪案牵连下狱而死。

比班固大2岁

王景

30年-88年

王景,字仲通,乐浪郡诌邯(今朝鲜平壤西北)人 ,东汉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少学易,广窥众书,又好天文术数之事,沉深多伎艺。他曾与王吴共修浚仪渠,用堰流法治理,效果显著。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受汉明帝命主持修治黄河、汴渠,使河、汴分流,消除水患,使兖、豫两州的百姓得到了实惠,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他还曾出任庐江太守,教百姓牛耕,推广蚕织技术,使当地经济得以发展。

比班固小13岁

班昭

45年-117年

班昭,字惠班,又名姬,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昭是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她博学多才,擅长文史,曾续写《汉书》,并著有《女诫》等作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之一。

比班固大18岁

马援

14年-49年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少有大志,初为郡督邮,后归附光武帝刘秀,屡立战功,拜伏波将军,封新息侯。马援一生南征北战,平定陇西、交趾等地,晚年仍请缨出征,最终病逝于征讨五溪蛮的军中。其“马革裹尸”的豪言壮语流传千古。

比班固大29岁

班彪

3年-54年

班彪,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他是班固、班超和班昭的父亲,对《汉书》的编撰有重要贡献。班彪博学多才,尤其擅长史学,曾续写《史记》未完成的部分,为后世史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比班固大32岁

韦庄

0年-910年

韦庄(约836—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著名诗人、词人,出身京兆韦氏,为初唐宰相韦见素之后。其诗多反映社会现实,词风清丽疏朗,是花间派代表作家,与温庭筠并称“温韦”,有《浣花集》传世。早年屡试不第,历经黄巢起义战乱,创作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名动一时,人称“秦妇吟秀才”。乾宁元年(894年)中进士,后入仕唐廷,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编选唐诗选集《又玄集》。天复年间入蜀依附王建,为其重要谋士,前蜀建立后官至宰相,参与制定开国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