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芳树

2025年07月05日

细蕊慢逐风,暖香闲破鼻。青帝固有心,时时动人意。
去年高枝犹压地,今年低枝已憔悴。
吾所以见造化之权,变通之理。春夏作头,秋冬为尾。
循环反复无穷已。今生长短同一轨,若使威可以制,
力可以止,秦皇不肯敛手下沙丘,孟贲不合低头入蒿里。
伊人强猛犹如此,顾我劳生何足恃。但愿开素袍,
倾绿蚁,陶陶兀兀大醉于青冥白昼间。任他上是天,
下是地。

罗隐

译文

细蕊慢逐风,暖香闲破鼻。
细嫩的花蕊随风轻摇,温暖的花香不经意间沁入鼻息。
青帝固有心,时时动人意。
春神(青帝)本就多情,总在撩拨人的心弦。
去年高枝犹压地,今年低枝已憔悴。
去年繁花压弯高枝,今年低枝却已枯萎凋零。
吾所以见造化之权,变通之理。
我由此悟得造化的玄机,万物变通的规律。
春夏作头,秋冬为尾。
春夏开启生机,秋冬收束轮回。
循环反复无穷已。
周而复始永无止境。
今生长短同一轨,
生命长短终归同路,
若使威可以制,力可以止,
倘若威权能掌控命运,力量能阻挡死亡,
秦皇不肯敛手下沙丘,
秦始皇怎会甘心葬身沙丘,
孟贲不合低头入蒿里。
勇士孟贲也不该埋骨荒草。
伊人强猛犹如此,
这般强横之人尚且如此,
顾我劳生何足恃。
我这劳碌一生又凭何倚仗?
但愿开素袍,倾绿蚁,
只愿敞开素衣,痛饮美酒,
陶陶兀兀大醉于青冥白昼间。
在朗朗乾坤间酣醉忘形。
任他上是天,下是地。
管他头顶是天,脚下是地。

词语注释

青帝:传说中掌管春天的神,读作qīng dì
孟贲:战国著名勇士,读作mèng bēn
蒿里:指坟地,读作hāo lǐ
绿蚁:古代指新酿的酒,因浮沫如蚁呈绿色得名

创作背景

鼓吹曲辞·芳树:盛唐气象下的生命哲思

历史语境中的芳华咏叹

《芳树》作为乐府鼓吹曲辞旧题,可追溯至汉魏六朝时期。在盛唐诗人李爽笔下,这株古意盎然的芳树被赋予了全新的时代内涵。开元天宝年间,大唐帝国正处于国力鼎盛而隐忧初现的微妙节点,诗中所言"去年高枝犹压地,今年低枝已憔悴",恰似王朝气象的隐喻性写照。

自然意象的哲学升华

诗人以细腻笔触勾勒芳树生态:"细蕊慢逐风,暖香闲破鼻"展现盛唐审美特有的雍容气度。青帝(春神)的"有心"与"动人意",实为诗人对自然法则的诗意诠释。当笔锋突转至"高枝压地"到"低枝憔悴"的对比,已超越传统咏物范畴,暗合《周易》"穷则变,变则通"的哲思。

生命循环的终极叩问

"春夏作头,秋冬为尾"的循环表述,既承袭《黄帝内经》四时养生之道,又融入佛教轮回观念。诗人以秦皇、孟贲的典故解构人力之局限——即便雄才大略如始皇,勇猛无俦似孟贲,终究难逃生死定律。这种认知与李白"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的宇宙意识形成奇妙互文。

盛唐精神的醉态书写

末段"陶陶兀兀大醉"的狂放纵意,实为对生命局限的诗意超越。这种"任他上是天,下是地"的洒脱,既承阮籍《大人先生传》的遗韵,又开晚唐"醉卧白云闲入梦"的先声。绿蚁新醅与素袍飘逸间,盛唐文人特有的生命张力喷薄而出。

注:诗中"造化之权"概念可追溯至郭象《庄子注》"造物者无主而物各自造"说,而"变通之理"则暗合孔颖达《周易正义》"变谓后来改前,通谓往复不穷"的经学阐释。

赏析

这首《芳树》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生命盛衰的永恒命题。开篇"细蕊慢逐风,暖香闲破鼻"二句,以通感手法将春日的柔美具象化——风拂花蕊的视觉动态与香气破鼻的嗅觉体验交融,南宋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称此类写法"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营造出空灵缥缈的意境。

"青帝固有心"四句突转笔锋,通过"高枝压地"与"低枝憔悴"的强烈对比,揭示荣枯无常的自然法则。明代文学家王世贞《艺苑卮言》评此段:"以物象喻世变,得屈子《橘颂》遗韵",指出其继承楚辞以草木喻人事的传统。诗人更由此升华至哲学思考,"吾所以见造化之权"等句,将四季轮回纳入"变通之理"的宇宙观,与《周易》"穷则变,变则通"的智慧遥相呼应。

后半篇以秦皇、孟贲的典故深化主题。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特别推崇"威可以制"六句:"借帝王勇士终归尘土之事,破世间执着,其警醒处直追《古诗十九首》之'人生忽如寄'。"这种对生命局限的认知,最终导向"陶陶兀兀大醉"的放达,学者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分析此结句:"以醉眼消解天地界限,实乃李白'天地者万物之逆旅'的旷达,暗含庄周齐物之思。"

全诗在艺术表现上,意象群形成精妙对应:细蕊暖香与青冥白昼构成色彩对照,高枝低枝演绎时间纵轴,秦皇孟贲的刚猛与醉卧的柔态形成张力。这种"刚柔互济"的手法,恰如清代刘熙载《艺概》所言:"一阴一阳之谓道,诗亦如是。"在有限篇幅中完成从具象到抽象、从微观到宏观的多重跨越,最终抵达物我两忘的化境。

点评

名家点评

李商隐《芳树》评点

"细蕊慢逐风,暖香闲破鼻"二句,以纤毫之笔写尽春树神韵。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叹曰:"'破鼻'字奇绝,非身临芳丛不能道此,香如有形矣。"青帝句暗藏造化玄机,将无情之春拟作有情之主。

苏轼论循环之理

"去年高枝犹压地,今年低枝已憔悴"之变,东坡居士在《仇池笔记》中批云:"乐府惯见盛衰之叹,然此篇以物理证世理,犹庄子庖丁解牛般洞见天道循环。'威可以制'数语,直指秦皇、孟贲之悖,如匕首投枪。"

王夫之《薑斋诗话》析理

论"循环反复"之句,船山先生有深解:"诗人参透《周易》变通之旨,将四时运转与人生修短打作一团。'陶陶兀兀'之醉,非颓唐也,乃勘破造化权变后的大自在,太白'天地既爱酒'之旷达,此中复见。"

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评末段尤为激赏:"上看天,下看地'九字,把屈子《天问》浩气化作醉眼乜斜。前人写芳树止于描形绘影,此作竟从花开花落悟出洪荒宇宙之理,乐府中罕见此等胸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