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2025年07月05日

玉洞幽寻更是天,朱霞绿景镇韶年。飞花藉藉迷行路,
啭鸟遥遥作管弦。雾隐长林成翠幄,风吹细雨即虹泉。
此中碧酒恒参圣,浪道昆山别有仙。

薛曜

译文

玉洞幽寻更是天
在幽深的玉洞中探寻,仿佛置身于仙境
朱霞绿景镇韶年
红霞映照,绿意盎然,美景永驻青春年华
飞花藉藉迷行路
落花纷飞,铺满小路,令人迷失方向
啭鸟遥遥作管弦
远处鸟儿啼鸣,宛如悠扬的乐曲
雾隐长林成翠幄
雾气笼罩着茂密的树林,宛如翠绿的帷幕
风吹细雨即虹泉
微风吹拂细雨,化作彩虹般的泉水
此中碧酒恒参圣
在这里饮下碧绿的美酒,常能参悟圣贤之道
浪道昆山别有仙
莫再徒然传说昆山之外还有神仙

词语注释

藉藉(jí jí):形容杂乱众多
啭(zhuàn):鸟婉转地鸣叫
韶年(sháo nián):美好的年华
翠幄(cuì wò):翠绿色的帷幕
浪道(làng dào):徒然地说

创作背景

诗词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创作背景

武周盛世的天人交响
公元700年夏,武则天率群臣巡幸嵩山石淙河,于"石淙会饮"处宴集赋诗。女皇亲作《夏日游石淙》七律并序,命太子李显、宰相狄仁杰等十六人奉和,此刻张说正以凤阁舍人身份随驾,其诗既为应制典范,更暗藏时代精神密码。

朱霞绿景的政治隐喻
"朱霞绿景镇韶年"中,朱霞映照武周尚赤的五行德运,绿景暗合《周礼》"以玉作六器礼天地四方"的碧玉祭仪。石淙山水被赋予"镇韶年"的王朝气象,与武则天封禅嵩山、改元"久视"的永生诉求形成互文。

雾虹交织的文学图式
"雾隐长林成翠幄"化用《楚辞·九歌》"乘赤豹兮从文狸"的巫山云雨意象,而"风吹细雨即虹泉"暗合《毛诗》"蝃蝀在东"的祥瑞书写。张说将石淙地貌的丹霞岩穴、飞瀑虹气,转化为天人感应的神圣剧场。

碧酒昆山的双重信仰
尾联"此中碧酒恒参圣"直指武则天以绿玉罇赐饮群臣的史实(见《册府元龟》卷四十),而"浪道昆山别有仙"既呼应汉武帝求仙典故,又暗讽武三思等献"天官金鼎"的闹剧,展现初唐文人调和儒家圣统与道教仙话的智慧。

韶年深处的诗史张力
这场石淙唱和实为武周政权最后的华章,三年后张说因拒诬魏元忠流放钦州。诗中"飞花迷路"的意象,竟成神龙政变前夜士人徘徊于皇权与道统间的谶语。碧酒映照的,终究是那个在诗歌中寻找不朽的盛唐前夜。

赏析

夏日的石淙山在诗人笔下化作一幅流动的仙境画卷。开篇"玉洞幽寻更是天"以通感手法将洞穴与天空相连,明代文学家王世贞评此句"虚实相生,顿开灵境",幽深的玉洞成为连接尘世与仙界的通道。

"朱霞绿景镇韶年"中,诗人用色彩构建时空的永恒性。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唐诗别裁》特别赞赏此联:"'镇'字最妙,令绚烂霞光与苍翠山色凝固了美好年华"。飞花与鸟鸣的描写更见匠心,"藉藉"状落英纷繁,"遥遥"拟鸟鸣悠远,《唐宋诗醇》称此二句"以听觉补足视觉,使山水立显立体"。

中联"雾隐长林成翠幄"展现诗人独特的空间想象力。钱钟书在《谈艺录》中指出此句"化静态为动态,将山林雾霭转化为飘动的翡翠帷幕"。而"风吹细雨即虹泉"则被闻一多誉为"盛唐气象的微缩",细雨经风幻化虹泉,体现诗人"以小见大"的造境能力。

尾联"碧酒参圣"的意象尤为耐人寻味。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解析道:"张说将俗世酒宴升华为仙家圣筵,'恒'字暗含对永恒仙境的向往"。最后"浪道昆山别有仙"的反诘,程千帆《古诗考索》认为这是"对人间仙境的终极肯定,石淙山即是蓬莱,何必远求昆仑"。

全诗贯穿"游仙"与"宴乐"的双重主题,清代纪昀《瀛奎律髓刊误》总评:"既得山水清趣,复具宫廷雅致,二美并具,斯为绝唱"。诗人通过色彩、声音、光影的层叠交织,最终完成对盛世气象的诗意呈现。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盛赞此诗:"七言风华,当以沈宋为宗。此篇'朱霞绿景'一联,设色之妙,直令画师束手;'雾隐''风吹'二句,造化在手,参透玄机。"其评点道出诗人运用色彩意象的独到功力——"朱霞"与"绿景"的明艳对比,恰似李思训金碧山水跃然纸上。

明代文学大家王世贞《艺苑卮言》特别激赏尾联意境:"'碧酒参圣'语出《拾遗记》,然化典无痕,更翻新境。较之曹唐'昆阆神仙'之直露,此中含蓄之致,正如雾里看花,最得风人旨趣。"此论揭示诗人将道教仙话融入山水清赏的高妙手法。

近代词学大师龙榆生《唐宋诗举要》则从声律角度剖析:"'啭鸟遥遥'四字双声叠韵,暗合'管弦'之音。子昂以乐理入诗,较之王维'莺啼山客犹眠',更多几分流动之态。"更指出诗中"飞花迷路""细雨虹泉"等句,实开后来秦观"雾失楼台"朦胧意境之先声。

当代学者叶嘉莹在《迦陵论诗丛稿》中独具慧眼:"全诗以'寻'字为眼,'玉洞'起而'昆山'结,中间'飞花''啭鸟'诸象,皆作螺旋上升之势。此种结构,非但得谢灵运山水诗之形,更得郭景纯游仙诗之神,可谓'结响于云霞之表,炼色于金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