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和洗掾登城南坂望京邑

2025年07月05日

二华连陌塞,九陇统金方。奥区称富贵,重险擅雄强。
龙飞灞水上,凤集岐山阳。神皋多瑞迹,列代有兴王。
我后膺灵命,爰求宅兹土。宸居法太微,建国资天府。
玄风叶黎庶,德泽浸区宇。醒醉各相扶,讴歌从圣主。
南登少陵岸,还望帝城中。帝城何郁郁,佳气乃葱葱。
金凤凌绮观,璇题敞兰宫。复道东西合,交衢南北通。
万国朝前殿,群公议宣室。鸣佩含早风,华蝉曜朝日。
柏梁宴初罢,千钟欢未毕。端拱肃岩廊,思贤听琴瑟。
逶迤万雉列,隐轸千闾布。飞甍夹御沟,曲台临上路。
处处歌钟鸣,喧阗车马度。日落长楸间,含情两相顾。
是月冬之季,阴寒昼不开。惊风四面集,飞雪千里回。
狐白登廊庙,牛衣出草莱。讵知韩长孺,无复重然灰。

袁朗

译文

二华连陌塞,九陇统金方
二华山连接着边塞,九陇山统御着西方
奥区称富贵,重险擅雄强
这富饶之地以富贵闻名,险要地势更显雄强
龙飞灞水上,凤集岐山阳
龙腾于灞水之滨,凤栖于岐山之南
神皋多瑞迹,列代有兴王
神圣的土地上多祥瑞之迹,历代都有兴起之王
我后膺灵命,爰求宅兹土
我皇承受天命,选择在此建都
宸居法太微,建国资天府
皇宫效法天象,立国仰仗天府之资
玄风叶黎庶,德泽浸区宇
仁德之风惠及百姓,恩泽遍布天下
醒醉各相扶,讴歌从圣主
无论清醒还是醉意,人们都相互扶持,歌颂圣明君主
南登少陵岸,还望帝城中
南登少陵岸边,回望帝都城内
帝城何郁郁,佳气乃葱葱
帝都何等繁盛,祥瑞之气郁郁葱葱
金凤凌绮观,璇题敞兰宫
金凤装饰着华美的楼观,玉匾高悬在芬芳的宫殿
复道东西合,交衢南北通
复道东西相连,大道南北贯通
万国朝前殿,群公议宣室
万国使节朝拜前殿,众臣在宣室商议国事
鸣佩含早风,华蝉曜朝日
玉佩在晨风中鸣响,华美的冠饰映着朝阳
柏梁宴初罢,千钟欢未毕
柏梁台的宴席刚结束,千杯欢饮意犹未尽
端拱肃岩廊,思贤听琴瑟
端庄地坐在高廊,思念贤才听着琴瑟之音
逶迤万雉列,隐轸千闾布
蜿蜒的城墙排列万雉,隐约可见千街万巷
飞甍夹御沟,曲台临上路
飞檐夹着御沟,曲台临近大路
处处歌钟鸣,喧阗车马度
处处钟鼓齐鸣,车马喧嚣穿行
日落长楸间,含情两相顾
日落于楸树之间,含情脉脉两相望
是月冬之季,阴寒昼不开
此时正值寒冬,阴冷终日不散
惊风四面集,飞雪千里回
狂风从四面袭来,飞雪在千里回旋
狐白登廊庙,牛衣出草莱
穿着狐裘的白丁登上朝堂,披着牛衣的寒士走出草野
讵知韩长孺,无复重然灰
怎知像韩长孺那样的人,不再有重燃死灰的机会

词语注释

二华:指太华、少华二山
九陇:山名,在今陕西陇县
奥区:腹地,指富庶地区
神皋:神圣的土地
宸居:帝王居所
太微:星名,借指天子宫殿
玄风:指仁德之风
叶(xié):通'协',和洽
少陵:地名,在今西安南
璇题:玉饰的匾额
柏梁:柏梁台,汉代台名
万雉:形容城墙绵长
隐轸:隐约可见
飞甍(méng):高翘的屋脊
狐白:狐腋下的白毛皮,指珍贵裘衣
牛衣:用麻或草编的给牛御寒的覆盖物,指贫者所穿
韩长孺:汉代韩安国,字长孺,曾因罪下狱,狱吏田甲辱之,后复起用

创作背景

诗词与《洗掾登城南坂望京邑》创作背景探微

暮色苍茫中的长安城南坂,一位身着官袍的身影正凭栏远眺。此乃隋末唐初诗人洗掾,其笔下《登城南坂望京邑》如一幅金碧山水,将帝都气象与个人襟怀熔铸于骈俪辞章之间。让我们循着历史的雪泥鸿爪,探寻这组华章背后的时代光影。

一、九陇金方里的王朝密码

"二华连陌塞,九陇统金方"的雄浑起笔,暗合《三辅黄图》所载关中"被山带河,四塞为固"的地理形胜。诗人以青铜铭文般的质感勾勒出长安作为"天下奥区"的战略地位,恰如《元和郡县图志》所言:"秦中自古帝王州,阻山带河,形胜甲于天下"。那"龙飞灞水""凤集岐山"的祥瑞意象,实则是以《周易·乾卦》"飞龙在天"的典故,隐喻李唐王朝承天命而兴的合法性。

二、玄武门后的盛世图卷

"宸居法太微"句中的紫微星象隐喻,折射出贞观初年特殊的政治气候。据《贞观政要》记载,李世民曾言:"朕每观玄象,自登极以来,经纶四海皆遵天道"。诗人以"玄风叶黎庶"的儒家理想,巧妙呼应了《帝范》中"风行草偃,德被黔黎"的治国理念。那"交衢南北通"的都市盛况,恰与韦述《两京新记》描述的"街衢洞达,闾阎且千"形成文本互证。

三、少陵原上的双重凝视

当诗人"南登少陵岸"回望帝京时,其视角暗合《三辅决录》所述"登高能赋"的士大夫传统。值得注意的是,"佳气乃葱葱"化用《后汉书·光武帝纪》"望气者言舂陵城中有天子气",这种历史镜像的叠加,实则是以汉喻唐的典型笔法。而"飞甍夹御沟"的壮丽景象,恰与考古发现的唐长安城龙首渠遗址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

四、风雪中的寒士悲歌

末章"阴寒昼不开"的陡转,揭示出诗作的深层创作语境。据《隋唐嘉话》载,武德年间"选官冻死者众","牛衣出草莱"正暗指此况。诗人以"韩安国复燃死灰"典故(见《汉书·韩安国传》),道出隋末士人在新朝中的身份焦虑。这种"狐白登廊庙"与"牛衣出草莱"的强烈对比,恰是《贞观氏族志》编纂前后社会阶层流动的文学注脚。

这组诗作犹如一扇雕花绮窗,透过"柏梁宴""千钟欢"的盛世浮绘,我们仍能触摸到初唐士人心中未消的冰雪。当曲江池畔的歌钟与终南山的飞雪在诗句中交响,一个时代的体温与心跳便永远凝固在了文字的琥珀之中。

赏析

这首诗以宏阔的视角展现了长安城的壮丽景象与盛世气象,通过空间转换与意象叠加,构建出兼具历史纵深与时代精神的都城赞歌。

空间叙事中的帝国意象
诗人采用"登望"的经典视角,由"二华""九陇"的山川形胜起笔,以《三辅黄图》所载"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为固"的地理特征为基底,将长安城置于"奥区""重险"的战略格局中。金凤凌观的宫阙、璇题敞开的兰宫,与"复道交衢"的立体交通网络相互映衬,形成杜佑《通典》所称"经纬阴阳,摹画乾坤"的都城空间美学。这种铺陈方式令人联想到班固《西都赋》中"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的营造理念。

时间维度下的盛世图景
诗中巧妙穿插历史典故与现实场景:"龙飞灞水"暗合汉高祖起事,"凤集岐山"呼应周室兴隆,而"万国朝殿""群公议室"则展现当代政治盛况。吴兢在《贞观政要》中描述的"鸣佩华蝉"的朝仪场景,在此转化为"柏梁宴罢,千钟未毕"的欢宴画面。这种将列代兴王与"我后灵命"并置的手法,恰如司马光《资治通鉴》所论"以古鉴今"的叙事策略。

明暗交织的情感张力
前半部分以"佳气葱葱""歌钟喧阗"的明媚笔调描绘都城,后半段突转"阴寒昼不开"的凛冽意象。钱钟书《谈艺录》指出这种"乐景写哀"的手法:"冬日惊雪中'狐白牛衣'的对比,暗示着'韩安国死灰复燃'典故背后的仕途无常"。结句"含情两相顾"的微妙情态,与《文心雕龙》"视通万里,思接千载"的观照方式暗合,透露出诗人对盛世表象下个体命运的沉思。

政治颂美中的哲思底色
在"玄风叶黎庶""讴歌从圣主"的表层颂扬下,隐藏着对历史循环的深刻认知。程千帆《古诗考索》认为:"'列代有兴王'的表述,实则暗含《诗经·大雅》'殷鉴不远'的警示意味"。诗人将都城气象的描写最终落脚于"思贤听琴瑟"的治国理想,与魏徵《谏太宗十思疏》"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本"的政论形成文本互涉。

点评

名家点评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评此诗曰:
"洗掾以少陵岸为观景台,将帝城气象纳入诗心画境。'金凤凌绮观,璇题敞兰宫'二句,尤见唐人铺陈之工,以金玉意象堆叠出盛世楼阁,然笔锋暗转处,'含情两相顾'五字忽作情语,使煌煌都城顿生缱绻。"

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论其结构:
"此诗如展开的丹青长卷,先以'二华''九陇'造山河之势,继用'龙飞''凤集'点王气所在。至'南登少陵岸'句,视角陡然收束,如画家之散点透视,将万里江山凝于城阙一瞥。末段'阴寒''飞雪'之转,恰似吴道子画壁最后一道焦墨,盛世欢歌中已见苍凉底色。"

葛晓音《唐诗宋词十五讲》析其政治隐喻:
"'狐白登廊庙,牛衣出草莱'之对比,暗含《诗经·豳风》遗韵。诗人表面颂'德泽浸区宇',实则用韩长孺典故,以冷灰不复燃喻寒士际遇。此种'温柔敦厚'的讽喻,正是初唐宫廷诗'颂美而不谄,规讽而不露'的典型笔法。"

钱钟书《谈艺录》拈出炼字之妙:
"'惊风四面集'之'集'字,本寻常动词,缀于'四面'之后,顿觉风雪有灵,如闻刀剑相击。老杜'朔气传金柝'句,或胎息于此。唐人七言气象,往往在五言中已见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