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岑寂,烛影摇红。当是时也,北朝文坛正经历着由北魏向齐梁过渡的沧桑变幻。邢邵(496-?)作为"北朝三才子"之一,身处东魏、北齐政权更迭之际,其诗作往往浸透着乱世文人的孤绝与沉郁。
史载邢邵"文章典丽,既赡且速",然这首《秋夜独坐》却以枯淡之笔勾勒出惊心动魄的秋夜图景。开篇"危弦断客心"似暗喻北魏末年六镇之乱的刀光剑影,那绷紧的琴弦,恰如诗人经年累月紧绷的心绪。庾信《哀江南赋》有"闻鹤唳而心惊"之句,与此处"虚弹落惊禽"异曲同工,皆写战乱时代文人惊弓之鸟般的生存状态。
"新秋百虑净"实为反语,北齐天保年间(550-559)的邺城政局动荡,邢邵虽官至太常卿,却屡遭权臣崔暹排挤。秋夜本应澄明,诗人却道"独夜九愁深",此中"九愁"当非虚指,《北史》载其"每以读书为务,虽处暗室,必正襟危坐",这般谨小慎微,正是高压政治下的精神写照。
尾联"枯蓬逐吹""坠叶离林"的意象,令人想见北魏分裂时三十万流民"如风卷蓬"的惨状(见《洛阳伽蓝记》)。而"白头吟"之典,既暗合卓文君"凄凄复凄凄"的婚姻悲叹,又似寄托着诗人对北齐政权"朝为青云士,暮作白头囚"(《北齐书》载崔季舒语)的隐忧。一诗成谶,后来邢邵果因"谤讪朝政"被贬,这秋夜独坐时的弦断惊禽,竟成其命运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