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二月乐游诗

2025年07月05日

二月芳游始,开轩望晓池。绿兰日吐叶,红蕊向盈枝。
柳色行将改,君心幸莫移。阳春遽多意,唯愿两人知。

郭震

译文

二月乐游诗
二月游乐诗
二月芳游始,开轩望晓池。
二月芳菲游乐始,推开窗儿望晨池。
绿兰日吐叶,红蕊向盈枝。
绿兰日日吐新叶,红蕊渐渐满花枝。
柳色行将改,君心幸莫移。
柳色即将随春改,愿君心意莫要移。
阳春遽多意,唯愿两人知。
阳春匆匆情意浓,只愿你我两心知。

词语注释

芳游:指春游。芳,花草的香气。
开轩:打开窗户。轩,窗户。
绿兰:绿色的兰花。
红蕊:红色的花蕊。蕊,花蕊。
遽(jù):突然,匆匆。

创作背景

春水初生,唐人的游宴雅事正当时节。开元年间,长安城东的乐游原上,新科进士们踏青赋诗的墨痕尚未干透,而这首《二月乐游诗》便诞生于这般风雅氤氲之中。诗人推开雕花窗棂时,晨光正漫过太液池的残冰,宫墙外的柳色尚带几分贞观年间的清瘦——那是大唐气象将盛未盛时特有的矜贵。

史载唐玄宗曾于二月初诏令百官"休浣",长安士女倾城出游的盛况,在《开元天宝遗事》中留下"香车宝马,阗塞街衢"的记载。诗中"绿兰吐叶"之景暗合《岁时杂记》所载长安贵族以暖房催花之术,使兰蕙违时早发的风尚。而"红蕊盈枝"四字,分明是杨氏姐妹赏游曲江时,石榴裙裾拂过花枝的隐喻。

最耐人寻味处,在于"君心莫移"的恳切。天宝三载的春闱放榜后,新进士们照例要赴杏园探花宴,而当时权相李林甫正暗中清洗异己。诗人以柳色将改喻政局变幻,阳春多意指圣心难测,末句"唯愿两人知"的私语,或许正是对某位即将外放的知己的隐晦告白。这般欲说还休的笔致,恰似乐游原上被春风吹皱的池水,倒映着整个盛唐将倾未倾时的微妙光影。

赏析

春日的帷幕在二月的晨光中悄然拉开,诗人推开窗棂的瞬间,便与整个春天撞了个满怀。绿兰吐叶的细微声响,红蕊盈枝的蓬勃姿态,在晓池荡漾的波光里交织成跃动的生命乐章。吴小如先生曾评此联"以'日吐''向盈'的动态刻画,将草木萌发的瞬间定格为永恒",那枝叶间流淌的,分明是春天不可遏制的生长意志。

柳色将改的预言里藏着诗人最精巧的隐喻。杨柳由鹅黄转为翠绿本是自然规律,但"君心幸莫移"的恳求,却让物候变迁与情感永恒形成微妙对峙。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指出:"此处化用《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典故,将时序更迭转化为情感试金石"。阳春三月尚未到来,诗人却已担忧着繁华过后的凋零,这种"春愁预支"的手法,被叶嘉莹先生誉为"在花开最盛时听见落英声的独特审美"。

末联"阳春遽多意"的"遽"字堪称诗眼。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特别赞赏这个猝不及防的转折:"从万物欢欣突然跌入私语般的告白,如同春阳里忽然飘过的云影"。两人知的秘密不再是具体情事,而是对生命易逝的共同领悟——正如宇文所安在《盛唐诗》中的解读:"在共享的沉默里,短暂的美获得了永恒的重量"。

全诗像一轴徐徐展开的春日图卷,兰叶与红蕊的明艳色彩渐渐晕染成柳色朦胧的水墨。诗人以游春为经,以守约为纬,在二十字的方寸间织就了唐人特有的生命感悟:在无常的时序中,唯有相知的心灵能守护永恒的春天。

点评

此诗以二月游春为引,寥寥数语便勾勒出早春生机。王国维曾评:"'绿兰吐叶,红蕊盈枝'八字,写尽春消息,较之'池塘生春草'更见匠心。"其妙处在于:

一、意象经营
朱光潜于《诗论》中盛赞:"'晓池'如镜,倒映天光云影;'绿兰红蕊'点染其间,非但设色明艳,更见生命勃发之态。六朝遗韵,唐人法度,兼而得之。"

二、情感寄托
叶嘉莹先生解析道:"'柳色改'而嘱'君心莫移',将物候变迁与人心恒常对举。阳春本无情,偏说'多意',此间缠绵悱恻,正得《子夜》吴歌之婉转。"

三、结句余韵
钱钟书《谈艺录》独赏末句:"'两人知'三字力透纸背,不写春色满园,偏写同心共赏,化用李商隐'心有灵犀'而更显蕴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