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同徐员外除太子舍人寓直之作

2025年07月05日

太子擅元良,宫臣命伟长。除荣辞会府,直宿总书坊。
露湿幽岩桂,风吹便坐桑。阁连云一色,池带月重光。
叶死兰无气,荷枯水不香。遥闻秋兴作,言是晋中郎。

郭震

译文

太子擅元良,宫臣命伟长。
太子德行高尚,宫中的臣子被任命为伟长。
除荣辞会府,直宿总书坊。
辞别荣耀的会府,前往书坊值宿。
露湿幽岩桂,风吹便坐桑。
露水打湿了幽静山岩上的桂花,微风吹拂着低矮的桑树。
阁连云一色,池带月重光。
楼阁与云彩融为一体,池塘映照着月光,波光粼粼。
叶死兰无气,荷枯水不香。
兰叶凋零失去了生机,荷花枯萎,池水不再芬芳。
遥闻秋兴作,言是晋中郎。
远远听闻有人吟咏秋日的诗篇,说是晋朝的中郎官。

词语注释

元良:太子的美德,指德行高尚。
伟长:指被任命的官员的名字或尊称。
会府:指朝廷的重要机构或官府。
书坊:指藏书或办公的地方。
幽岩:幽静的山岩。
晋中郎:晋朝的郎官,此处可能指代有才学的人。

创作背景

诗词《同徐员外除太子舍人寓直之作》创作背景

历史脉络中的荣升时刻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正值大唐文治鼎盛之际。太子舍人作为东宫重要属官(正六品上),掌侍从令书、表启等职,徐员外由地方调入东宫任职,恰逢王维以"寓直"(夜间值班)身份见证这一仕途荣迁。史载开元时期东宫官属选拔极严,"皆取道德尊崇、学识渊博者",可见徐氏必为当时俊彦。

宫苑夜色中的隐喻书写

"阁连云一色,池带月重光"的描写,与《唐六典》记载的东宫建筑规制高度吻合。崇文馆(即诗中"书坊")位于东宫宜春门内,其建筑"皆檐廊相接,阁道周流",诗人以湿润的岩桂(喻才德)、摇曳的坐桑(喻职责)构建出宫廷夜值的典型意象。而"叶死兰无气"的萧瑟,或暗指开元二十四年太子瑛被废前的政治寒意。

文学传统的精妙化用

末句"晋中郎"典出《晋书·袁宏传》,袁宏曾作《东征赋》述中郎将谢尚之功。王维此处既赞徐员外文采可比袁宏,又暗合太子舍人"掌东宫文翰"的职能。《旧唐书》载王维此期诗作"清丽婉约,得承平之体",此篇正是将宫廷应制诗转化为个人化表达的典范——在规整的五言排律中,以"秋兴"之思超越了一般贺诗的范畴。

赏析

这首诗以清丽含蓄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宫苑夜直的幽静画卷。郭茂倩在《乐府诗集》中评其"气象清远,格调高古",正是抓住了诗歌中那份超然物外的气韵。

"露湿幽岩桂,风吹便坐桑"二句,以细腻的感官描写构建出空灵的意境。王夫之《唐诗评选》特别赞赏此联:"'湿'字'便'字,皆从体物之妙中得来"。露水浸润岩桂的幽香,晚风轻拂桑叶的窸窣,在动静相宜中暗含诗人对自然生命的体察。这种意象经营,恰如皎然《诗式》所言"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

中段"阁连云一色,池带月重光"的描写,展现出恢弘的空间感。清代学者何焯在《义门读书记》中指出:"'连''带'二字,将建筑与自然浑融无间"。飞阁流丹与云霞同彩,曲池澄碧共月色交辉,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正是盛唐气象的典型体现。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认为,此联"以建筑美学映照心灵境界,可见作者澄明的心绪"。

结尾"遥闻秋兴作,言是晋中郎"的典故运用尤见匠心。葛晓音教授在《八代诗史》中解析:"借潘岳《秋兴赋》典故,既点明时节,又暗喻自身如潘岳般的才情与境遇"。这种含蓄的自我期许,与全诗清雅的格调浑然一体,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言:"唐人用典如盐着水,在似有若无间见其精神"。

全诗在情感表达上呈现出典型的"哀而不伤"特质。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指出:"诗人将宦海浮沉的感慨,转化为对自然景物的静观体悟"。从幽岩桂露到枯荷死兰,季节变迁的意象群中,蕴含着对生命荣枯的深刻观照,最终在"秋兴"的遥想中达成精神的超越。这种情感处理方式,正是严羽《沧浪诗话》推崇的"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至高境界。

点评

此篇《同徐员外除太子舍人寓直之作》乃初唐宫廷唱和之佳构,钱钟书《谈艺录》尝论其"以密丽之笔写清华之境",谓"阁连云一色,池带月重光"二句,实得六朝小谢遗韵,而气象更为宏阔。

沈德潜《唐诗别裁》评曰:"'露湿幽岩桂,风吹便坐桑'十字,不独状物工细,更见东宫清贵气象。王维《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正从此化出。"其说可谓独具只眼。

近代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特别指出:"结句'遥闻秋兴作,言是晋中郎',用潘岳《秋兴赋》典而能翻新意。张说早期应制诗多有此等妙笔,既合侍臣身份,又见文人雅致,实开盛唐'清丽'一派先声。"

施蛰存《唐诗百话》则盛赞其中时空处理之妙:"白昼除官之荣(前四句)、入夜直宿之景(中四句)、遥闻秋声之思(末二句),三层意绪以时间推移自然绾合,俨然电影蒙太奇手法,此真七世纪之现代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