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巡衣锦军制还乡歌》创作背景
钱镠于唐昭宗天复元年(901年)平定董昌之乱后,被朝廷封为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赐铁券丹书。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朱温篡唐,封钱镠为吴越王,统辖十三州之地。钱镠虽割据东南,却始终以"保境安民"为念,使吴越国成为五代乱世中的一方乐土。
此诗作于后梁开平四年(910年),钱镠衣锦还乡,宴请父老。据《吴越备史》载,钱镠"至临安,谒父老,张饮,自执爵上寿",并命将士演"还乡歌",父老"多不解",遂改用吴音唱"你辈见侬底欢喜",可见其既存帝王威仪,又不失乡土之情。
诗中"三节还乡"暗合其节度使身份,"斗牛无孛"既指吴越分野星象祥和,亦隐喻治下政通人和。末句"驷马归"用《诗经·小雅》"四牡騑騑"典,将个人荣归升华为王化归仁的盛世图景。全篇杂用骚体与七言,在煌煌天威中透着"觥散飞"的乡宴温情,恰似这位"一剑霜寒十四州"的王者,终以锦缎覆住剑锋,在故土炊烟里暂歇征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