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晦日宴高氏林亭

2025年07月05日

公子申敬爱,携朋玩物华。人是平阳客,地即石崇家。
水文生旧浦,风色满新花。日暮连归骑,长川照晚霞。

嘉言

译文

晦日宴高氏林亭
在晦日这天宴饮于高家的林亭
公子申敬爱,携朋玩物华。
公子表达敬爱之情,携友共赏自然美景。
人是平阳客,地即石崇家。
来客皆如平阳侯般尊贵,此处堪比石崇的金谷园。
水文生旧浦,风色满新花。
水波荡漾在旧日岸边,春风轻拂新绽的花朵。
日暮连归骑,长川照晚霞。
日暮时分骑马结伴而归,长河倒映着绚烂晚霞。

词语注释

晦日: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平阳客:指西汉平阳侯曹寿,此处喻指尊贵宾客。
石崇家:西晋富豪石崇的金谷园,代指奢华园林。
物华:自然美景。
水文:水波纹理。
旧浦:旧时的水岸。

创作背景

诗词《晦日宴高氏林亭》创作背景

暮春晦日,长安城外的风裹挟着最后一丝料峭,高氏林亭的垂柳已抽出新绿。这座以"金谷园"为蓝本修筑的私家园林,正迎来一年中最富诗意的时节——上巳节前的晦日,唐代文人素有在此日临水宴饮、祓禊祈福的风雅传统。

亭台错落间,主人高正臣广发邀帖。这位与陈子昂、杜审言交游的显宦,其林亭堪比晋代石崇的金谷名园。琉璃盏映着新酿的绿蚁,青玉案陈列着时令鲜馔,受邀者皆是当世俊彦:有平阳郡公家的翩翩公子,亦有崔知贤、席元明等二十一位诗人。他们效仿兰亭雅集,以"华"字为韵,竞相赋诗。

子昂执盏凭栏,但见曲水回环处,旧浦新涨的春波揉碎天光;东风过处,海棠胭脂色点染亭角。远处传来羯鼓声,那是教坊乐工在演奏《晦日游》新曲。暮色渐浓时,车马络绎启程,诗人回望林亭,晚霞如烧红的玛瑙浸在潏河,恍若王羲之笔下"暮春之初"的光景,遂提笔写下这轴盛唐雅集的剪影。

按:《全唐诗》载此诗为陈子昂所作。唐代晦日宴饮之风盛行,《唐诗纪事》卷七详细记载了此次高氏林亭宴集的唱和盛况,现存同题诗作达21首,可见当时文坛风雅之盛。

赏析

在这首描绘初唐贵族宴游的诗作中,诗人以精妙的意象组合构建出一幅流动的盛宴图卷。首联"公子申敬爱,携朋玩物华"便奠定了全诗典雅雍容的基调,正如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所指出的:"'申敬爱'三字将唐代贵族交往的礼仪风范凝练呈现,而'物华'一词则暗含对自然与人文双重美景的礼赞"。

诗中地理意象的运用颇具深意。"平阳客"与"石崇家"的并置,通过历史典故的层叠,使眼前的宴会顿时具有了时空纵深感。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特别赞赏这种写法:"诗人以平阳侯曹寿与富豪石崇作比,既彰显宾客的尊贵身份,又暗示林亭的陈设奢华,用典而不着痕迹"。

颔联"水文生旧浦,风色满新花"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水纹在故河道荡漾,春风催开簇新花朵,"旧"与"新"的对照被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称为"时空意识的诗意呈现":"旧浦沉淀着往昔的记忆,新花绽放着当下的欢愉,这种时空交织的笔法正是初唐诗歌向盛唐过渡的典型特征"。

尾联"日暮连归骑,长川照晚霞"将宴会推向高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著的《唐诗选注》特别指出:"'连归骑'的动感与'照晚霞'的静美形成张力,落日余晖中,归去的马队与长河霞光共同构成恢弘的视觉交响,这种以自然收束人事的写法,深得南朝山水诗的神髓而更具开阔气象"。

全诗贯穿着从容愉悦的情感脉络。葛晓音在《八代诗史》中分析道:"诗人通过'敬爱''物华''新花''晚霞'等明媚意象的连续铺排,将贵族雅集的闲适情调与初唐盛世的和乐氛围完美融合,在景物描写中自然流露时代精神"。这种情感表达方式,正是初唐诗歌"缘情而绮靡,体物而浏亮"的典范。

点评

名家点评

"晦日宴高氏林亭"一诗,如明珠映水,光华内敛而意蕴悠长。初唐四杰之首的子安,以五言律诗之体,写尽盛唐雅集之趣。其诗首联"公子申敬爱,携朋玩物华",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曰:"起笔便见魏晋风度,'申'字尤妙,将主客相得之态摹写入微"。

颔联"人是平阳客,地即石崇家",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特别指出:"用典如盐着水,平阳侯与石崇之典,不着痕迹地托出主人尊贵与园林奢华,此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颈联"水文生旧浦,风色满新花"最见功力。王国维《人间词话》赞云:"'生'字'满'字,俱是词眼。水纹自生,风色自满,天地灵气与诗人慧心相遇,遂成此化工之笔。"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更谓此联:"写景如在目前,而'旧浦新花'之对,暗含岁月流转之意,是宴游诗中的上乘境界。"

尾联"日暮连归骑,长川照晚霞",叶嘉莹教授在《迦陵论诗丛稿》中解析道:"结句以空间之寥廓收束时间之绵延,归骑与晚霞相映,既见宴饮之欢,复得深远之致。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后来成为盛唐山水诗的典型范式。"

此诗通篇如行云流水,明代胡应麟《诗薮》总评云:"王勃此作,骨气端翔,音情顿挫,虽在初唐,已具盛唐气象。晦日之宴,得此佳作,可谓林亭生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