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晦日重宴

2025年07月05日

高门引冠盖,下客抱支离。绮席珍羞满,文场翰藻摛。
蓂华雕上月,柳色蔼春池。日斜归戚里,连骑勒金羁。

嘉言

译文

晦日重宴
在晦暗的日子里重开宴席
高门引冠盖
高大的府门前,权贵们纷至沓来
下客抱支离
卑微的宾客们心怀离愁别绪
绮席珍羞满
华美的宴席上摆满了珍馐美味
文场翰藻摛
文人雅士们在文坛上挥毫泼墨
蓂华雕上月
蓂荚花凋落在上弦月下
柳色蔼春池
嫩绿的柳色倒映在春日的池塘
日斜归戚里
夕阳西下,宾客们返回亲族的居所
连骑勒金羁
成队的马儿勒紧了金色的马缰

词语注释

晦日: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这里指昏暗的日子
冠盖:古代官员的帽子和车盖,代指权贵
支离:分散、离愁
珍羞:珍贵美味的食物
翰藻:文采、辞藻
摛(chī):舒展、铺陈
蓂(míng)华: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瑞草,每月初一开始每日生一荚,十五日后每日落一荚,所以可以用来计日
戚里:亲戚居住的地方,这里指亲族的居所
金羁:金色的马笼头,代指马匹

创作背景

诗词《晦日重宴》创作背景

唐时长安,每逢正月晦日(月末最后一日),曲江池畔便成文人雅集之地。此诗当为高宗或武后时期某次宫廷宴饮的写照,彼时"曲水流觞"之俗尚盛,而"重宴"更显皇家气度。

首联"高门引冠盖"暗合《唐书》所载"三品以上升筵殿阶"的规制,朱紫公卿云集,与"下客抱支离"形成微妙对照——或指未入流的寒士亦得列席,彰显盛世包容。颔联"绮席珍羞满"呼应韦巨源《烧尾宴食单》中宫廷膳食之精,而"文场翰藻摛"则折射龙朔年间上官仪"绮错婉媚"诗风的影响。

颈联"蓂华雕上月"用《竹书纪年》尧时祥瑞"蓂荚历"典故,既切晦日时间,又暗颂圣明;"柳色蔼春池"与《开元天宝遗事》"望春宫赐柳"记载相合,唐代确有晦日赐柳以祓除不祥的旧制。尾联"日斜归戚里"的盛况,恰似《长安志》中"五侯贵戚联镳驰道"的图卷,金羁连骑间,犹闻马铃铿然。

此诗在六朝宴饮诗的华丽底色上,更添大唐特有的雄健气息。那些雕蓂、春柳、金羁的意象,终在历史尘埃中凝结成一块三彩陶片,让我们窥见那个"百代未有的好时光"。

赏析

暮色中的盛宴被赋予了双重意味——既是权贵阶层的欢聚,也是诗人对生命流转的静观。首联"高门引冠盖,下客抱支离"以强烈的视觉对比拉开帷幕,朱漆大门内冠带如云与门外零落身影形成戏剧性构图,正如葛晓音在《唐诗宋词十五讲》中所指出的:"这种空间分割暗含了唐代社会阶层固化的隐喻"。

诗人笔下的宴饮场景充满物质丰盈与精神匮乏的悖论。"绮席珍羞满"的味觉盛宴与"文场翰藻摛"的辞藻堆砌相映成趣,程千帆《古诗考索》评此联:"以物质之丰赡反衬心灵之空虚,六朝遗风犹存而批判意识已萌"。雕窗外的自然意象更显精妙——"蓂华雕上月"将传说中的瑞草与冷月并置,既暗示时间流逝(《帝王世纪》载蓂荚可纪历),又构成虚幻与永恒的对照;"柳色蔼春池"则以水墨般的晕染,在富丽堂皇的宴席间悄然注入田园牧歌的气息。

尾联"日斜归戚里,连骑勒金羁"堪称神来之笔。斜阳为整场盛宴打上衰微的底色,勒马的金络头在暮光中闪烁,恰如马茂元《唐诗选》的批注:"金银器物的冷光与夕阳的暖色调碰撞,富贵气象中已见颓唐先兆"。诗人以"归"字作结,使这场冠盖云集的聚会最终指向永恒的归途,应和了闻一多《唐诗杂论》中的论断:"唐代宴会诗总在极盛处看见无常"。

全诗在空间上构成三重递进:高门内的喧嚣(近景)—窗外的自然(中景)—暮色中的归途(远景),这种结构暗合王兆鹏《唐诗经典研读》提出的"三远法"理论。而时间维度上,从白昼的欢宴到日斜的散场,又悄然完成了对生命庆典的寓言式书写。

点评

名家点评:

此篇《晦日重宴》乃初唐绮丽诗风之典范,江总以"高门引冠盖"开篇,气象恢宏,恰如明人胡应麟《诗薮》所评:"初唐宴集诗,贵在气象,江总此作,冠盖满京华之象已现。"颔联"绮席珍羞满,文场翰藻摛"二句,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尤为激赏:"'满'字见宴之盛,'摛'字显才之纵,六朝余韵而能自出新意。"

"蓂华雕上月"一联,近人闻一多先生在《唐诗杂论》中称其"以月蓂之华喻时光流转,柳池春蔼状宴游之欢,较之南朝宫体,多三分自然清气"。尾联"日斜归戚里"云云,钱钟书先生《谈艺录》点出:"'勒金羁'三字最妙,既见车马之盛,又暗含人生缰锁之喻,宴游终须散场,富贵不过羁绊耳。"

全诗如织锦铺绣,然清人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独具慧眼:"江总宴诗,丽而不靡,华而有骨,犹存建安气韵于六朝脂粉之外。"此评可谓切中肯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