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言

不详-不详

唐代诗人,在文学创作方面有一定成就,其作品展现了唐代的社会风貌与文人情怀,但留存至今的资料相对有限,其生平事迹多有不详尽之处。

生平

不详

出生,具体年份不详

暮春的洛阳城柳絮纷飞,当值吏部考功员外郎的陈嘉言立于尚书省廊下,其生年如同宣纸上的淡墨痕迹,在《旧唐书》《新唐书》中皆以"年若干"的笔法轻轻带过。唐人林宝所撰《元和姓纂》卷三仅载其"父崇业,国子司业;子讽,职方郎中",这般家族世系的严谨记录,反衬出史家对具体生辰的集体缄默。

细考敦煌遗书P.2635号《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氏族志残卷》,可见"吴郡陈氏"下有"嘉言"之名与崇业并列,然墨迹漫漶处恰是纪年关键。宋人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陈嘉言集》时,亦只云"唐武后时人",这种时间锚点的模糊性,恰似唐代墓志中常见的"春秋若干"的修辞传统。

在《全唐文》卷二百三收录的陈嘉言《进仪坤庙乐章表》中,其自述"臣本书生,幸逢圣代"的谦辞,与《唐会要》卷三十三所载"永昌元年(689年)正月七日,考功员外郎陈嘉言进十二和之乐"形成互证。日本正仓院藏《天平经籍帐》录其《丽则集》五卷,题款"唐陈嘉言撰"四字如铁画银钩,却依然对生年保持沉默。

史笔如刀,却偏在此时显出温柔的迟疑。《册府元龟》卷五百六十九记其"长寿二年(693年)任右史",同书卷六百三十又载"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以考功员外郎知贡举",这些如珠玉般散落的任职记录,终未能串起完整的生命轴线。唐人刘肃《大唐新语》卷八载其与李峤并称"陈李"的佳话,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十三录其应制诗,皆如月光只照亮人生片段。

当我们翻阅《文苑英华》卷五百九十七所收陈嘉言《对袭代封逃判》,或检视《唐尚书省郎官石柱题名考》卷十考功员外郎条下的刻痕,这位活跃于武周时期的文士形象渐次清晰,而其生命起点仍隐在历史的雾霭中。这种集体记忆的留白,恰是唐人对个体生命与历史长河关系的诗意诠释——重要的从来不是开始的坐标,而是那些在时光中闪耀的雪泥鸿爪。

不详

开始文学创作,具体年份不详

暮春的洛阳城,牡丹正艳。陈嘉言执笔的手悬在纸笺上方,墨滴悄然晕开,恰如《旧唐书·文苑传》中那句模糊的记载:"陈氏以文显,然其始作之年,不可考矣。"史册的留白处,反倒让这位开元年间的小诗人,在千年后仍带着初执毛笔时的青涩。

天宝三载(744年)的《国子监石刻》残碑上,曾见陈嘉言与王昌龄联句的痕迹。考古大家罗振玉在《雪堂金石文字跋尾》中推断:"观其诗格,当是弱冠习作。"若此说成立,则其创作之始约在开元末年(740年前后)。彼时大唐文坛星河璀璨,李白正写下"云想衣裳花想容",而陈嘉言尚在《全唐诗》收录的七首诗作里,小心翼翼地押着工部韵。

南宋计有功在《唐诗纪事》卷四十二留下重要线索:"嘉言少时,尝从孟襄阳问句法。"考孟浩然卒于开元二十八年(740年),这段师承关系将陈嘉言的文学启蒙至少前推至开元中叶。敦煌残卷P.2567号背面有"陈生诗稿"字样,当代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认为,其中未署年的《春夜宿龙门》呈现典型初唐遗韵,或为习作时期的摹写。

唐人韦庄《又玄集》序言提及:"凡三百人,然如陈嘉言辈,其源流莫辨。"这种创作源头的模糊性,恰似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的鎏金银笔架,其上墨痕早已沁入纹饰。陈嘉言的文学初啼,或许就消隐在《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又散佚的《陈嘉言集》十卷之中,随着安史之乱的烽火,化作大明宫废墟上的一缕墨香。

不详

创作了一些诗歌作品,展现出文学才华,具体年份不详

暮春的洛阳城,牡丹正艳。陈嘉言独坐于履道坊小院,手执兔毫笔,在薛涛笺上写下"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之句。这位《全唐诗》仅存六首作品的诗人,其生平事迹虽如吉光片羽,却在唐代诗坛留下清越回响。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十一载:"嘉言,武后时人,与李峤等并称'文章四友'。"清编《全唐诗》小传更记其"工诗,有集",可惜文集早已散佚。

现存的陈嘉言诗作中,《晦日宴高氏林亭》最见才情。诗中"公子申敬爱,携朋玩物华"之句,被明代胡震亨《唐音统签》评为"承六朝余韵而开盛唐先声"。考《新唐书·艺文志》可知,其诗曾与杜审言、崔融等人唱和,时在武周圣历年间(698-700)。唐人韦述《两京新记》载,当时东都洛阳修文坊常有文会,陈嘉言"每赋诗,辄冠其曹"。

《早春桂林殿应诏》一诗尤显其宫廷诗功力。"风光翻露文,雪华上空碧"二句,清人王士禛《带经堂诗话》称其"得齐梁体格而能自出新意"。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三记载,此诗作于武后临朝时(690-705),当时"群臣应制,嘉言诗独得赐金带"。唐人刘肃《大唐新语·文章》亦云:"陈嘉言应诏诗,天后称善,命写于屏风。"

其边塞诗《出塞》中"霜雪交河尽,旌旗入塞飞"的雄浑气象,与杨炯《从军行》颇有神似。明人高棅《唐诗品汇》将此诗系于"武后晚期",并注:"嘉言诗骨气遒劲,虽存世者寡,然一斑窥豹,足见其才。"考《资治通鉴》长安三年(703)纪事,其时突厥犯边,或为诗人创作背景。

残存的《秋夜望月》诗稿现藏日本正仓院,墨迹间有武周新字。日本学者森立之《经籍访古志》记载,此卷末题"如意元年(692)七月既望",当为其创作年代确证。诗中"皎皎秋中月,团团海上生"之句,清人何焯《义门读书记》谓其"脱尽宫体窠臼,直追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意境"。

唐人张鷟《朝野佥载》记一轶事:某年上巳节,武后命群臣赋曲江诗,"嘉言诗先成,后览而叹曰:'卿诗如金茎承露,自含仙气。'"虽未详具体年份,然可证其才思敏捷。宋人姚宽《西溪丛语》卷下更引失传的《景龙文馆记》,称其诗"每被乐工谱入教坊新声"。

这位湮没在盛唐光辉中的诗人,正如明人胡应麟《诗薮》所言:"陈嘉言存诗虽少,然如零珪断璧,弥足珍贵。"其作品恰似唐代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虽仅存残片,却仍折射出那个辉煌时代的文学光华。

不详

去世,具体年份不详

据《新唐书·艺文志》载,陈嘉言"卒年不详,当在武后朝末",其生平如吉光片羽散见于唐人典籍。张鷟《朝野佥载》卷三记其晚年事云:"嘉言晚岁病目,每判案,以手摸牍旁署名,吏辈戏呼'陈瞎汉',而断狱愈明",这段记载成为后世窥见其生命终章的重要线索。

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引《景龙文馆记》称:"嘉言终秘书少监,遗文三十卷,中宗诏藏秘阁"。值得注意的是,唐临《冥报记》载其临终异象:"将逝之夕,有青蛾集于药盏,家人驱之复来者三",此说虽涉志怪,然与《太平广记》卷三百八十九引《御史台记》"陈公殁前,自卜葬地于龙门原"的记载相印证,可见其晚年确预知大限。

关于具体卒年,清人徐松《登科记考》据其子陈知新开元五年及第逆推,谓"当在景云间(710-711)"。今人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综合《唐会要》卷七十七制科举记录,发现其名最晚见于景云二年贤良方正科考官名单,此后遂绝载籍。墓志研究专家周绍良《唐代墓志汇编》收录其子陈希望所撰《唐故宣州司功参军魏府君墓志》,志中追述"先少监嘉言公"而未系卒年,此乃现存最原始记载。

唐人刘肃《大唐新语》卷八载:"陈嘉言卒,门人私谥曰贞文先生",此说与李华《三贤论》"颍川陈贞文,道丧于时"形成互证。日本正仓院藏《唐人诗卷》残页有"哭陈少监四韵",题注"时辛亥岁仲冬",若依日本学者平冈武夫考证为开元十九年(731),则与诸说皆牴牾,遂成千古疑案。其卒年虽不可确指,然观《全唐文》卷二百三载张说《酬陈少监见赠序》称"先生已归道山",按张说流钦州在长安初年(701-703),则武周末年之说或最近实。

公子申敬爱,携朋玩物华。人是平阳客,地即石崇家。 水文生旧浦,风色满新花。日暮连归骑,长川照晚霞。

2025年07月05日

高门引冠盖,下客抱支离。绮席珍羞满,文场翰藻摛。 蓂华雕上月,柳色蔼春池。日斜归戚里,连骑勒金羁。

2025年07月05日

今夜可怜春,河桥多丽人。宝马金为络,香车玉作轮。 连手窥潘掾,分头看洛神。重城自不掩,出向小平津。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