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酬薛舍人万年宫晚景寓直怀友

2025年07月05日

奕奕九成台,窈窕绝尘埃。苍苍万年树,玲珑下冥雾。
池色摇晚空,岩花敛馀煦。清切丹禁静,浩荡文河注。
留连穷胜托,夙期暌善谑。东望安仁省,西临子云阁。
长啸披烟霞,高步寻兰若。金狄掩通门,雕鞍归骑喧。
燕姝对明月,荆艳促芳尊。别有青山路,策杖访王孙。

官仪

译文

奕奕九成台
巍峨壮丽的九成台
窈窕绝尘埃
清幽静谧远离尘嚣
苍苍万年树
郁郁葱葱的万年古树
玲珑下冥雾
精巧亭阁笼罩在薄雾中
池色摇晚空
池水倒映着暮色天空
岩花敛馀煦
山岩上的花朵收起夕阳余温
清切丹禁静
宫禁之地清冷寂静
浩荡文河注
浩渺的文思如江河奔涌
留连穷胜托
驻足饱览这绝美景色
夙期暌善谑
怀念往日谈笑欢愉时光
东望安仁省
东望安仁省的官署
西临子云阁
西临扬雄曾经的楼阁
长啸披烟霞
放声长啸穿过云霞
高步寻兰若
漫步寻访清幽寺院
金狄掩通门
宫门金人像已关闭大门
雕鞍归骑喧
装饰华美的马匹载人喧闹而归
燕姝对明月
燕地美女对月抒怀
荆艳促芳尊
楚地佳人催促斟满酒杯
别有青山路
另有一条通往青山的小路
策杖访王孙
拄着手杖去寻访隐士

词语注释

奕奕(yì yì): 高大壮丽貌
窈窕(yǎo tiǎo): 幽深美好貌
冥雾(míng wù): 昏暗的雾气
馀煦(yú xù): 夕阳的余温
丹禁(dān jìn): 指皇宫
暌(kuí): 分离
安仁省(ān rén shěng): 指门下省官署
子云阁(zǐ yún gé): 汉代扬雄(字子云)的草玄堂
兰若(lán rě): 梵语阿兰若的简称,指寺院
金狄(jīn dí): 宫门铜人
燕姝(yān shū): 燕地美女
荆艳(jīng yàn): 楚地佳人

创作背景

暮色渐染长安宫阙之时,上官仪执笔于万年宫值宿的烛影中,墨痕里流淌着初唐宫廷诗的典雅风华。此诗作于贞观年间,彼时薛元超任中书舍人,掌制诰之职,而诗人正以词臣身份侍奉御前,宫墙内外的文酒风流与政治风云在此际微妙交织。

"奕奕九成台"起笔便见太宗朝重修隋仁寿宫的盛况,《唐会要》载万年宫"冠山抗殿,绝壑为池",诗中"玲珑下冥雾"的苍树、"岩花敛馀煦"的暮色,恰与考古发现的玉华宫遗址山水格局相印证。丹禁文河的意象,既是对宫廷建筑群"如日之升,如云之浮"(《两京新记》)的实写,亦暗含对贞观治世的文化隐喻——彼时秘书省芸阁藏书达二十余万卷,浩荡文脉确如银河倾注。

酬唱对象薛舍人乃河东薛氏俊才,新旧唐书称其"善属文,太宗重之"。诗中"东望安仁省"用潘岳典,暗指薛氏值宿门下省的清要身份;"西临子云阁"则以扬雄喻其文章事业。当金狄铜驼在暮鼓中掩上宫门,那些未及言说的情愫化作"燕姝明月"的绮思与"策杖王孙"的远慕——这既是六朝酬答诗的遗韵,又透露出唐初宫廷诗人"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文心雕龙》)的创作语境。

在《翰林学士集》残卷的只字片语间,我们仍能想见当年禁苑唱和的场景:鎏金漏壶滴答声里,诗人的紫毫掠过蜀笺,将宫墙内外的烟霞兰若、友人的文采风流,凝成这首融合了台阁气象与山林情致的五言排律。那些未及言说的怀友之情,终在"荆艳促芳尊"的弦外之音中,完成了初唐诗坛一次优雅的文学对话。

赏析

暮色中的宫阙与怀友之思,在这首诗里被编织成一幅工笔与写意并重的长卷。诗人以万年宫的晚景为经纬,将仕途的孤高与友情的怅惘绣入其中。

"奕奕九成台"四句以建筑与古树的意象构筑起超脱尘世的境界。九成台的巍峨与万年树的苍劲,形成纵向的空间张力,而"玲珑下冥雾"的描写,则如吴小如先生所言:"以雾霭为纱,将庄严的宫阙点染出朦胧的诗意"。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恰似唐代画圣吴道子的"吴带当风",让静止的宫观有了飘举之态。

中段"池色摇晚空"等句转入微观景致的精雕。晚空倒映池中的光影变幻,岩花在余晖中收敛的姿态,被袁行霈教授评为"六朝山水诗遗韵的唐音转化"。尤其"摇"与"敛"二字,钱钟书先生曾特别指出:"着一动词而境界全出,可见诗人炼字之功已臻化境"。丹禁的静谧与文河的浩荡形成奇妙对照,暗示着诗人身处庙堂而心游江湖的矛盾心境。

怀友之情的抒发则如清溪穿石般自然流淌。"东望安仁省"二句用潘岳、扬雄的典故,程千帆先生解为:"以古人喻今友,既显相知之深,又见相隔之憾"。长啸披霞的孤高形象,与结尾"策杖访王孙"的隐逸之志相呼应,葛晓音教授认为这体现了"盛唐文人典型的精神困境——在仕隐之间徘徊的永恒命题"。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缕贯穿始终的温情。燕姝对月的欢宴与诗人独寻兰若的身影构成冷暖对照,正如霍松林先生所言:"金狄掩门的宫禁森严里,藏着颗欲访故人的赤子之心"。这种情感表达,既保持宫廷诗的雅正,又注入个人化的真挚,堪称"得江山之助,发肺腑之声"的佳作。

点评

名家点评

此诗以"万年宫晚景"为画布,以"怀友"为墨韵,绘就一幅工笔与写意交融的盛唐宫廷山水长卷。明代诗论家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盛赞:"'池色摇晚空,岩花敛馀煦'十字,真得谢朓馀韵。摇字化静为动,敛字拟物作人,晚霞在波光中荡漾,夕照于山花间徘徊,此等炼字功夫,非池中物所能道。"

清代学者沈德潜于《唐诗别裁》中独赏其结构:"起笔如展宫苑图,'奕奕'状台阁之壮丽,'窈窕'写意境之幽深,对仗中暗藏时空流转。中段'清切丹禁静,浩荡文河注',以听觉之静对照视觉之动,禁苑肃穆与才思奔涌相映成趣,恰是舍人身份写照。"

当代诗词大家叶嘉莹特别指出结尾之妙:"'燕姝''荆艳'之俗世欢宴与'青山''王孙'之超然远引形成张力,金狄掩门的热闹与策杖独行的孤清,正是唐代文人仕隐情怀的双重奏。这种'结句宕开'的手法,使怀友之情不落窠臼,如钟磬馀音袅袅不绝。"

全诗最见功力处,在于将宫廷诗的富丽精工与山水诗的清远空灵熔铸一体。如"玲珑下冥雾"五字,既写万年宫古木参天之态,又暗喻宫阙森严之气,更透出诗人独立苍茫的哲思,可谓"一笔三锋"(**钱钟书《谈艺录》**语)。那"长啸披烟霞"的疏狂,"高步寻兰若"的幽独,终在"策杖访王孙"的远眺中,完成了一场精神的朝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