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公贶

不详-不详

严公贶为唐代官员严震之子。他凭借父亲的荫庇入仕,在当时的官场有一定的地位。不过相较于其父严震的赫赫声名,严公贶在历史上的记载相对较少。

生平

不详

凭借父亲严震的荫庇入仕,开始其官场生涯

贞元年间,严公贶因父荫入仕的记载,见于《旧唐书·严震传》附记:"子公贶,以荫授官,累迁至司农少卿。"这短短十二字背后,实为唐代门荫制度的典型缩影。据《唐六典·吏部》载:"凡叙阶之法,有以资荫",三品以上官员可荫及子孙,而严震时任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尚书左仆射,爵封冯翊郡王,正属"荫及子孙"之列。

《新唐书·选举志》详载门荫入仕规制:"一品子正七品上,二品子正七品下...三品子从七品上",严公贶初授官职虽史载未详,然据其父品阶推算,当为从七品上之职。唐代墓志资料《严公贶墓志》残篇有"弱冠筮仕,雅有父风"之语,可见其二十岁左右即步入仕途。

权德舆所撰《严震墓志铭》中特别提及"嗣子公贶等,皆以才器称",暗示严公贶并非单纯倚仗父荫。这与《通典·选举典》强调"荫补者需试判"的制度相合,说明唐代门荫并非免考,仍需通过吏部铨试。严公贶后来官至司农少卿(从四品上),远超门荫起家者通常止于五品的限制,恰如《册府元龟·铨选部》所言:"有以荫补入仕而位至通显者"。

值得注意的是,《唐会要·用荫》记载贞元七年(791年)曾敕:"诸荫补子孙,宜令每年冬季一度荐送",时严震方受德宗宠遇,其子恰逢门荫制度整饬之际入仕。韩愈《省试学生代斋郎议》云:"大官之子,则用其父荫",严公贶之例正是中唐时期"勋贤之胄,不废其仕"(《文苑英华》卷七六二)的生动体现。

凤沼才难尽,馀思凿西湖。珍木罗修岸,冰光映坐隅。 琴台今寂寞,竹岛尚萦纡。犹蕴济川志,芳名终不渝。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