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渐染长安城垣时,沈佺期的笔锋蘸满了盛唐边塞的烽烟与闺阁的胭脂。这组《古别离二首》诞生于武周至中宗年间,恰是府兵制崩坏、募兵制兴起的转折时代。诗人以乐府旧题作新声,将征人思妇的永恒哀愁,织入了当时"功名只向马上取"的社会经纬。
"黄鹤有归日,荡子无还时"的比兴里,藏着开元前夜的兵役暗影。据《唐会要》载,神龙年间"戍卒多死,边将讳不以闻",征人如秋蓬飘散,恰似诗中"君为东南风,妾作西北枝"的时空错位。诗人以邻里妇"终年画长眉"的细节,反衬女主人公"空罗帏"的寂寥,正是对《兵车行》"生女犹得嫁比邻"的预演。
第二首"郎本东家儿"的平实叙述,暗合《唐代墓志汇编》中"聘而未娶"的常见记载。中唐婚俗研究显示,当时"聘财"往往成为贫家男子从军的诱因,诗中"自是爱封侯"的讽喻,与敦煌文书《燕子赋》"觅取封侯贵"形成互文。末句"何处无良人"的诘问,恰似一面铜镜,映照着《通典》所载天宝年间"戍卒返乡十不存一"的惨淡月光。
这两首杂曲歌辞以乐府肌理承载时代隐痛,在"封侯"与"备胡"的宏大叙事背面,用"西北枝"的意象定格了永远望向玉门关的罗帏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