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头水,自古呜咽,流淌着征人的血泪与离恨。横吹曲辞《陇头水》以苍凉之笔,勾勒出边塞征戍的悲怆图景,其创作背景可追溯至汉魏六朝时期——那是烽火连天的年代,陇山(今陕西陇县至甘肃平凉一带)作为西北军事要塞,见证了无数将士的生死别离。
据《三秦记》载:"陇坂九回,不知高几许,欲上者七日乃越。"这险峻的陇山道上,征人望着东流的陇水,常作悲歌。诗中"深疑呜咽声,中有征人泪"二句,实为历史回声。汉代《陇头歌》已有"陇头流水,鸣声幽咽"之句,至南北朝时,陆琼、车𣀉等人皆作《陇头水》,皆以水声喻征人之悲。
"昨日上山下,达曙不能寐"暗合唐代戍边制度。据《唐书·兵志》载,府兵"岁暮番代"时,常有逾期不归者。诗人或许亲见陇山戍卒夜不能寐,闻水声而思清渭故乡——那东流之水,恰如《水经注》所言"渭水东经陇山,右带陇水",最终汇入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一水相连,却隔断了征人与家园。
此诗以水为脉,将地理的陇头、历史的征戍、文学的母题熔铸一体。清渭东流处,多少铁衣远戍的叹息,都化作陇头永恒的呜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