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相和歌辞。宫怨

2025年07月05日

妾家望江口,少年家财厚。临江起珠楼,不卖文君酒。
当年乐贞独,巢燕时为友。父兄未许人,畏妾事姑舅。
西墙邻宋玉,窥见妾眉宇。一旦及天聪,恩光生户牖。
谓言入汉宫,富贵可长久。君王纵有情,不奈陈皇后。
谁怜颊似桃,孰知腰胜柳。今日在长门,从来不如丑。

于濆

译文

妾家望江口,少年家财厚。
我家住在江口边,年少时家境富裕。
临江起珠楼,不卖文君酒。
在江边建起华丽的楼阁,却不卖文君那样的美酒。
当年乐贞独,巢燕时为友。
当年喜欢独守贞洁,只有巢中的燕子为伴。
父兄未许人,畏妾事姑舅。
父兄还未将我许配人家,担心我侍奉公婆。
西墙邻宋玉,窥见妾眉宇。
西墙邻居住着宋玉,曾偷看过我的容貌。
一旦及天聪,恩光生户牖。
一旦被皇帝听闻,恩宠的光辉照进家门。
谓言入汉宫,富贵可长久。
都说进入汉宫,富贵可以长久。
君王纵有情,不奈陈皇后。
君王纵然有情,却奈何不了陈皇后。
谁怜颊似桃,孰知腰胜柳。
谁会怜惜我面如桃花,谁知道我腰肢比柳枝更柔。
今日在长门,从来不如丑。
如今身在长门宫,从来不如那些丑陋的人。

词语注释

文君酒:指卓文君所卖的美酒,此处比喻高雅的酒。
贞独:坚守贞洁,独自生活。
姑舅:公婆。
宋玉:战国时期楚国辞赋家,此处指邻居才华出众。
天聪:皇帝的听闻。
户牖(yǒu):门窗,此处指家门。
长门:汉宫名,陈皇后失宠后居住的地方。

创作背景

诗词相和歌辞·宫怨创作背景

历史脉络中的宫怨情结

此诗当属唐代相和歌辞中的宫怨题材,承袭汉魏六朝乐府传统。唐开元年间,教坊广采民间歌谣与文人拟作,此类以"妾"自述的宫怨诗常被谱入清商曲辞。诗中"长门"、"陈皇后"等典,直指汉武帝废后陈阿娇事,映射唐代后宫"时见弃捐"的现实。据《旧唐书·音乐志》载,此类作品多由掖庭宫女传唱,后经文人润色,遂成定格。

珠楼朱门里的命运转折

"临江起珠楼"四句,暗合唐代扬州商业兴盛史实。《唐国史补》载:"扬子、益州,货殖尤繁",商贾之女入宫为唐代特殊现象。诗中少女由富商闺阁骤入深宫的经历,折射出贞观至开元年间,朝廷为削弱地方豪强,常纳商贾之女入宫的政治策略。然"不卖文君酒"之傲,终不敌"恩光生户牖"的皇权诱惑,正是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的另一种注脚。

长门永巷的审美悖论

"颊似桃""腰胜柳"化用《诗经·桃夭》《战国策·楚策》典故,却颠覆传统审美价值。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眉如翠羽,肌如白雪"的描写,在此反转为"从来不如丑"的绝望。此般审美异化,实与唐代宫人处境相关。据《新唐书·后妃传》统计,玄宗时长安宫人达四万,多数"一生遂向空房宿",诗人正是以艳极反衬怨极,比王昌龄"玉颜不及寒鸦色"更见摧心之痛。

陈皇后影下的时代悲鸣

"不奈陈皇后"句,表面用汉典,实则暗讽武惠妃专宠事。陈鸿《长恨歌传》载:"后宫才人,乐府妓女,使天子无顾盼意",与此诗形成互文。唐代宫怨诗常借汉喻唐,如李白"天长地远魂飞苦",此诗特以商女视角,揭示宫廷斗争中"富贵可长久"幻象的破灭,较之花蕊夫人"君王城上竖降旗"更为含蓄深刻。

赏析

月光浸透珠楼的雕花窗棂时,我们听见了千年宫墙内最凄清的叹息。这首《相和歌辞·宫怨》以江口珠楼为始,以长门冷宫作结,完成了一场盛极而衰的生命坠落。

"临江起珠楼"的琉璃世界与"今日在长门"的苔痕阶绿,构成惊心动魄的时空对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蒋寅曾指出,唐代宫怨诗惯用"楼阁意象"作为命运转折的隐喻载体,而本诗"珠楼—巢燕—汉宫—长门"的意象链,恰似四重递降的台阶,将女子从云端推入深渊。那栋临江而立的珠楼,在月光下泛着珍珠母贝般的光泽,却终究成了囚禁青春的黄金牢笼。

诗中"巢燕时为友"的细节值得玩味。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在《唐诗意象研究》中特别激赏这个看似闲笔的意象:"春燕年年来巢的恒常性,反衬出人事无常的悲剧感。当少女与燕语呢喃时,尚不知自己即将成为折翼的囚鸟。"这种以永恒衬无常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具摧心之力。

"西墙邻宋玉"的典故运用堪称绝妙。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陈尚君认为,此处暗含双重反讽: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眉如翠羽"的描写,本应预示美好姻缘,却招致"入汉宫"的厄运;而陈皇后千金买赋的典故,更暗示纵有才貌终难逃长门之恨。诗人将历史典故化为"窥见眉宇"的生动场景,使抽象命运变得触手可及。

最刺心的莫过于结尾的"从来不如丑"。北京大学杜晓勤教授指出,这五个字凝聚着宫怨文学最深刻的悖论:当美貌成为悲剧的根源,丑陋反而成了幸福的护身符。诗中"颊似桃""腰胜柳"的明媚意象,最终都消解在长门宫的铜镜里,照见的是被皇权异化的生命本质。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刘跃进曾总结道,这首宫怨诗的价值,在于它超越了简单的帝王谴责,而是通过个体命运轨迹,展现权力结构对美好事物的系统性摧毁。那些珠楼上的月光、梁间的燕语、墙外的窥视,共同编织成一张温柔的罗网,将鲜活的生命献祭给永恒的宫怨主题。

点评

诗词评析

艺术特色

此篇宫怨诗以"珠楼临江"起笔,用"不卖文君酒"的典故暗喻女子清高品格。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点:"'巢燕为友'四字,写尽深闺寂寞;'眉宇窥见'一笔,道破命运转折。寻常女儿心事,偏作惊天动地文章。"

情感表达

诗中"君王纵有情,不奈陈皇后"二句,明代钟惺《名媛诗归》叹曰:"十字血泪,写尽后宫倾轧。较之'雨露由来一点恩'更见沉痛,非历经沧桑者不能道。"末句"从来不如丑"之叹,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补评:"以丑为美,翻案文章,实乃对'以色事人者'最彻骨的解构。"

意象运用

"颊似桃""腰胜柳"的艳丽意象与长门冷寂形成强烈反差,宋代刘辰翁《笺注》有云:"忽插夭桃秾柳于冷宫灰墙间,正如乐景写哀,倍增其恸。此等对照手法,自《诗经·采薇》'杨柳依依'后,未见如此痛切者。"

结构精妙

全篇以少女憧憬始,以弃妇绝望终,清代贺裳《载酒园诗话》剖析:"如观仕女图卷,初展时朱楼翠袖,卷尽处败叶寒鸦。层层剥现命运真相,非独结构谨严,实乃生命哲学的诗化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