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之初筵》出自《诗经·小雅》,是一幅生动描绘周代贵族宴饮场景的礼仪画卷。其创作背景可溯至西周中后期,当礼乐制度臻于完善之际,宴饮不仅是享乐,更是"礼"的实践场域。
据《周礼·春官》载,周代设有"大胥"专掌贵族宴饮礼仪,诗中"钟鼓既设""籥舞笙鼓"的乐舞安排,恰与《仪礼·乡饮酒礼》中"工入升歌三终,笙入三终"的记载相印证。青铜器铭文如《伯公父簠》亦有"用献用酌"之语,可见酒器陈设之制。
诗中"射夫既同"的射礼环节,实为宴饮重要仪程。《礼记·射义》云:"射者,仁之道也",这种寓德于射的礼仪,正是周人以"敬德保民"思想维系宗法秩序的缩影。而"锡尔纯嘏"的祝祷辞,则与西周金文中常见的"眉寿无疆"等嘏辞一脉相承。
值得注意的是,诗中对醉态百相的讽喻,暗合《尚书·酒诰》"饮惟祀,德将无醉"的训诫。西周中期后,随着贵族阶层享乐之风渐盛,这种以醉态反衬"威仪抑抑"的写法,实为对礼乐精神式微的忧思。正如青铜器纹饰从庄严的兽面纹渐变为宴乐纹,诗中的礼仪狂欢,已然透露出"礼崩乐坏"的先声。
全诗以"三爵不识"作结,恰与《礼记·玉藻》"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形成微妙对照,在钟鼓和鸣的华美乐章里,悄然奏响了周代礼乐文明的变徵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