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小雅·出车

2025年07月05日

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召彼仆夫,谓之载矣。王事多难,维其棘矣。
我出我车,于彼郊矣。设此旐矣,建彼旄矣。彼旟旐斯,胡不旆旆?忧心悄悄,仆夫况瘁。
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车彭彭,旂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于襄。
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途。王事多难,不遑启居。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执讯获丑,薄言还归。赫赫南仲,玁狁于夷。

佚名

译文

我出我车,于彼牧矣。
我驾着我的战车,来到那片郊野。
自天子所,谓我来矣。
从天子那里受命,奉命出征而来。
召彼仆夫,谓之载矣。
召集那些车夫们,命令他们装载。
王事多难,维其棘矣。
国家多灾多难,形势紧迫艰难。
我出我车,于彼郊矣。
我驾着我的战车,来到那片郊外。
设此旐矣,建彼旄矣。
竖起这些旗帜,立起那些旌旗。
彼旟旐斯,胡不旆旆?
那些旗帜飘扬,为何不猎猎招展?
忧心悄悄,仆夫况瘁。
心中忧虑深沉,车夫们更是憔悴。
王命南仲,往城于方。
周王命令南仲,前往筑城于朔方。
出车彭彭,旂旐央央。
战车隆隆前行,旗帜鲜明飘扬。
天子命我,城彼朔方。
天子命令我们,筑城在那北方。
赫赫南仲,玁狁于襄。
威名赫赫的南仲,击退玁狁的侵扰。
昔我往矣,黍稷方华。
昔日我出征时,黍稷正开花。
今我来思,雨雪载途。
如今我归来时,大雪铺满归途。
王事多难,不遑启居。
国家多灾多难,无暇安居休息。
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难道不想回家?只是惧怕王命文书。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
草虫喓喓鸣叫,蚱蜢蹦跳不停。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未见君子之时,心中忧虑忡忡。
既见君子,我心则降。
见到君子之后,我心才得安宁。
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威名赫赫的南仲,率军征讨西戎。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春日缓缓而来,草木茂盛葱茏。
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黄莺喈喈鸣唱,采蘩人儿成群。
执讯获丑,薄言还归。
俘获敌酋凯旋,终于踏上归程。
赫赫南仲,玁狁于夷。
威名赫赫的南仲,平定玁狁之乱。

词语注释

旐(zhào):绘有龟蛇图案的旗帜。
旄(máo):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帜。
旟(yú):绘有鸟隼图案的旗帜。
旆旆(pèi pèi):旗帜飘扬的样子。
玁狁(xiǎn yǔn):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即匈奴的前身。
趯趯(tì tì):跳跃的样子。
阜螽(fù zhōng):蚱蜢。
仓庚(cāng gēng):黄莺的别称。
喈喈(jiē jiē):鸟鸣声。
蘩(fán):白蒿,古代用于祭祀。
祁祁(qí qí):众多的样子。

创作背景

小雅·出车创作背景

历史脉络

《小雅·出车》当为西周宣王时期(约公元前827—前782年)的战争诗篇。其时周室中兴,西北玁狁(匈奴前身)与西戎屡犯边境,《竹书纪年》载"宣王五年,玁狁侵焦获,至于泾阳",正与此诗"城彼朔方""薄伐西戎"的记载相合。诗中"南仲"乃宣王重臣,《毛诗正义》引郑玄注:"南仲,文王之属,为将帅",可见其赫赫战功。

诗境钩沉

诗人以车马旌旗为经,以时空转换为纬,在"黍稷方华"与"雨雪载途"的四季轮回间,勾勒出将士们"王事多难,不遑启居"的艰辛。那"旂旐央央"的出征阵仗与"忧心悄悄"的思乡之情形成强烈张力,恰如《诗经原始》所评:"前半摹写军容之盛,后半转出将士之情,所谓以乐景写哀也。"

文化深意

诗中"简书"之畏,暗合西周金文中的"命书"制度(如虢季子白盘铭文),彰显周人以礼制维系军事的传统。而末章"春日迟迟"的凯旋描写,与《礼记·月令》"孟春行赏军帅"的记载呼应,展现战争与农耕文明交织的独特时空观。

艺术回响

此诗开创了后世"出车"题材的经典意象,杜甫《前出塞》"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范仲淹《渔家傲》"燕然未勒归无计",皆可视为对"岂不怀归?畏此简书"的千年回应。那"赫赫南仲"的身影,已成为华夏民族保家卫国精神的文化原型。

赏析

《小雅·出车》以出征将士的视角,构建了一幅壮阔而深情的战争画卷。诗中"我出我车,于彼牧矣"的复沓吟唱,如战鼓般层层推进,清代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评此"叠章以壮军声",展现周王朝应对玁狁入侵的紧迫态势。

铁血与柔情的双重意象
"旂旐央央"与"雨雪载途"形成鲜明对照。战旗猎猎彰显军威,而《毛诗正义》指出"黍稷方华"到"雨雪载途"的时序变化,暗含"经年征战之苦"。最动人的是"草虫喓喓"与"春日迟迟"的田园意象,朱熹《诗集传》认为此"以景物之乐反衬征人之忧",征夫思妇的牵挂尽在"未见君子,忧心忡忡"的喃喃低语中。

家国情怀的螺旋升华
诗歌情感呈现三重递进:首章"王事多难"的忧患意识,中篇"赫赫南仲"的昂扬斗志,卒章"薄言还归"的胜利喜悦。王国维《观堂集林》特别激赏"昔我往矣"四句,称其"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情"。将士们"岂不怀归"的私情与"畏此简书"的公义碰撞,最终在"玁狁于夷"的凯旋中达成精神统一。

刚柔相济的审美典范
此诗兼备《诗经》"赋比兴"之妙。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盛赞其"叙事有兵法部伍之严,抒情有风雅摇曳之致"。尤其是末章"春日卉木"的描写,看似闲笔,实为《文心雕龙》所谓"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的典范——和平景象恰是征人用生命守护的意义注脚。

点评

《小雅·出车》乃征戍诗之圭臬,以车马旌旗为经,以王事忧思为纬,织就一幅壮阔而深沉的战争画卷。清人方玉润《诗经原始》评其"前半摹写军容之盛,后半追叙战功之隆",诚为的论。

首章"王事多难,维其棘矣"八字,如金石掷地。王国维《观堂集林》谓此"直抒胸臆,而忠爱之忧自见",将士奉召出征的紧迫感,在"棘"字锋芒中毕现。二章"忧心悄悄,仆夫况瘁"句,钱钟书《管锥编》特别拈出:"以'悄悄'状无声之忧,以'况瘁'写有形之劳,内外相映,愈见征途之苦。"旟旐飘扬之景与内心忧思形成奇妙张力。

三章"赫赫南仲"之咏,陈子展《诗经直解》称其"如钟鼓镗鞳,摹大将威仪如在目前"。四章"昔我往矣"四句,恰与《采薇》名句异曲同工。朱自清《诗言志辨》比较云:"同是征人忆往,彼处杨柳依依,此处黍稷华实;彼处雨雪霏霏,此处载途犹行。一婉约一刚健,皆得情景交融之妙。"

末章"春日迟迟"忽转明媚,王夫之《姜斋诗话》激赏此"以乐景写哀"之法:"卉木禽虫皆欣欣,而征人执讯获丑,以血染归途,反衬之功倍焉。"方玉润更总评全篇:"前路苍苍莽莽,后幅忽奏凯歌。文势一起一伏,如长河奔涌间现平川,最见《小雅》气象。"

此诗之妙,尤在"出车"意象贯穿始终。闻一多《诗经通义》指出:"车者,周人武功之象征。自牧野之'檀车煌煌'至此篇,战车已成民族精神之图腾。"今人读"出车彭彭,旂旐央央",犹觉金戈铁马之声破纸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