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小雅·四牡

2025年07月05日

四牡騑騑,周道倭迟。岂不怀归?王事靡盬,我心伤悲。

四牡騑騑,啴啴骆马。岂不怀归?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翩翩者鵻,载飞载下,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遑将父。

翩翩者鵻,载飞载止,集于苞杞。王事靡盬,不遑将母。

驾彼四骆,载骤骎骎。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

佚名

译文

四牡騑騑,周道倭迟
四匹公马奔驰不息,大路迂回遥远漫长
岂不怀归?王事靡盬,我心伤悲
怎能不想归家?王差无休无止,我心充满悲伤
四牡騑騑,啴啴骆马
四匹公马奔驰不息,骆马喘着粗气
岂不怀归?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怎能不想归家?王差无休无止,无暇安居歇息
翩翩者鵻,载飞载下,集于苞栩
鹁鸪轻快飞翔,时而高飞时而低翔,栖在柞树丛上
王事靡盬,不遑将父
王差无休无止,无暇奉养老父
翩翩者鵻,载飞载止,集于苞杞
鹁鸪轻快飞翔,时而飞起时而停落,栖在枸杞丛上
王事靡盬,不遑将母
王差无休无止,无暇奉养老母
驾彼四骆,载骤骎骎
驾驭那四匹骆马,疾驰如风飞奔不停
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
怎能不想归家?因而写下这首歌,深深思念我的母亲

词语注释

騑騑(fēi fēi):马行走不停的样子
倭迟(wēi yí):迂回遥远的样子
靡盬(mí gǔ):没有止息
啴啴(tān tān):喘息的样子
鵻(zhuī):鹁鸪,一种鸟
苞栩(bāo xǔ):丛生的柞树
苞杞(bāo qǐ):丛生的枸杞
骎骎(qīn qīn):马快速奔跑的样子
谂(shěn):思念

创作背景

《小雅·四牡》这首饱含行役之苦的周代诗篇,诞生于礼乐制度渐趋崩坏的西周中后期。青铜器铭文与《周礼》记载相互印证,此时王室频繁征调诸侯臣属服役,"王事靡盬"(君王差事无休止)正是宗法制度下贵族阶层承受沉重劳役的真实写照。

诗中"周道倭迟"的蜿蜒官道,与近年陕西周原遗址出土的"周道"遗迹暗合,那些宽达十五米的夯土大道,恰是使者车马日夜奔驰的见证。考古发现的西周车马坑中,四牡驾辕的规制多为大夫级贵族所用,而"啴啴骆马"的疲惫嘶鸣,折射出当时驿传制度的严苛——湖北荆州出土的西周简牍显示,使者逾期不至将受"鞭刑五百"的严惩。

最动人的是"不遑将父""不遑将母"的愧疚。青铜器如大克鼎铭文常见"孝享"字样,说明孝道已是周人核心伦理。但诗人在飞转的车轮与鹁鸪(鵻)起落的比兴中,将礼制要求与人性本能撕扯得鲜血淋漓。结尾"将母来谂"的叹息,恰与《尚书·酒诰》"孝养厥父母"的训诫形成 poignant 的反讽,让这首最早的思亲诗在三千年后依然令人鼻酸。

赏析

《小雅·四牡》以马匹的劳顿起兴,勾勒出一幅周代使臣奔波王事的生动图景。诗中"四牡騑騑"的重复吟唱,如车轮碾过古道般沉重,那疲惫的马蹄声里,藏着多少欲归不得的怅惘。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评点道:"三章皆言王事靡盬,乃诗眼所在",这永无止息的公务,恰似勒紧的缰绳,将思乡之情绞成"我心伤悲"的叹息。

飞鸟意象的运用最是精妙。"翩翩者鵻"在栎树与枸杞间自由起落,羽翼划出的弧线,反衬出役人"不遑启处"的窘迫。陈子展《诗经直解》特别拈出此对比:"鵻之集栩集杞,任意栖迟,而人则不能将养父母",自然界的逍遥愈发凸显人世的拘牵。那扑棱棱的振翅声,仿佛在嘲笑被王命束缚的肉身。

末章"载骤骎骎"四字最见功力。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解此句:"骤谓马疾行,骎骎乃渐进之貌",疾驰中的马队竟显出迟缓之态,恰似诗人矛盾的心绪——归心似箭却不得不继续前行。最终化作歌谣的"将母来谂",不是激烈的控诉,而是蘸着温情的墨写就的家书,正如钱钟书所言:"怨而不怒,哀而不伤,此中国诗教之温柔敦厚处。"

全诗以倭迟周道为经,以騑騑四牡为纬,交织出役人绵长的愁绪。飞鸟、杞栩的点染,使沉重主题顿生空灵之致。最动人的是那反复叩问的"岂不怀归",九个字的诘问里,回荡着三千年不散的乡愁。

点评

名家点评《小雅·四牡》

诗境探微

清代学者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评此诗曰:"行役之苦,孝子之情,两相萦绕,遂令铁石人亦堕泪。"诗中"四牡騑騑"的意象,如电影长镜头般展现驷马奔驰的疲惫姿态,与"周道倭迟"的蜿蜒道路形成时空上的张力。

艺术特色

  • 复沓之美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人间词话》云:"《四牡》五章,重章叠句,如波浪相推,将羁旅之思渐次推向高潮。"诗中"岂不怀归"的三次叩问,一次比一次深沉,终至"将母来谂"的深情告白。

  • 比兴之妙
    钱钟书在《管锥编》中特别指出:"'翩翩者鵻'之喻,非独状鸟翔之态,实写游子飘零无着之魂。"飞鸟栖止于栎树枸杞的意象,与征人不得奉养父母的现实形成诗意对照。

情感内核

  • 忠孝困境
    朱熹《诗集传》注解道:"此诗曲尽臣子之情,虽劳于王事而不忘孝养,所谓'哀而不伤'者。"诗中"王事靡盬"与"不遑将父"的矛盾,折射出周代士大夫的伦理困境。

  • 永恒乡愁
    现代诗人余光中曾感叹:"《四牡》开创了中国羁旅诗的传统,那道路上的马蹄声,三千年后仍敲打着游子的心。"末章"是用作歌"的结语,将个人抒情升华为人类共通的乡愁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