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小雅·鹤鸣

2025年07月05日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佚名

译文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白鹤在深泽中鸣叫,声音传遍四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鱼儿或深潜潭底,或游近沙洲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
那令人愉悦的园子里,生长着珍贵的檀树,树下落叶纷披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别处山上的粗砺石头,也能用来磨玉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白鹤在深泽中鸣叫,声音直达云霄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鱼儿或游近沙洲,或深潜潭底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
那令人愉悦的园子里,生长着珍贵的檀树,树下楮树茂盛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别处山上的粗砺石头,也可用来雕琢美玉

词语注释

九皋(jiǔ gāo):深远的沼泽地
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
爰(yuán):于是,这里
萚(tuò):草木脱落的皮叶
榖(gǔ):楮树,树皮可造纸
错(cuò):磨玉的粗石
攻(gōng):雕琢,加工

创作背景

《小雅·鹤鸣》如一幅墨色氤氲的周代画卷,其创作背景需置于西周礼乐文明的晨曦中细察。据《毛诗序》载,此诗乃"诲宣王也",或为周室卿大夫讽谏宣王广纳贤才之作。彼时西周王畿之地,终南山雾霭缭绕,沣镐二水间鹤唳声声,正是诗中以"九皋"起兴的自然原型。

青铜器铭文与《竹书纪年》透露,宣王中兴时期确有"任贤使能"的政治气象。诗中"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之喻,暗合《尚书·说命》"若金,用汝作砺"的用贤思想。那反复出现的"乐彼之园",或指西周辟雍学宫——檀木荫下,学子如萚叶般簇集,而"潜渊""在渚"的游鱼,恰似贤者或隐或仕的生命姿态。

考古发现的西周玉器作坊遗址中,他山之石与本地玉料并陈,印证了诗中"错玉"意象的现实根基。此诗以回环往复的章法,将鹤鸣的穿透力与玉磬的清越共振,熔铸成永恒的招隐之音,在钟鼎彝器的纹饰间,回荡着先秦士人"声闻于天"的精神标高。

赏析

《小雅·鹤鸣》以空灵悠远的意象群,构建了一幅充满哲思的山水画卷。鹤鸣九皋的清脆穿透力与鱼游渊渚的自在姿态,形成了动静相宜的天地交响。正如程俊英《诗经注析》所言:"鹤之鸣高远清越,鱼之潜跃自由无碍,此中已见君子进退有度的处世哲学。"

诗中"树檀"与"萚""榖"的意象组合尤为精妙。檀木象征高洁品格,而落叶(萚)与楮树(榖)则暗示生命荣枯的轮回。马瑞辰在《毛诗传笺通释》中特别指出:"檀下维萚,犹贤者之容众;它山之石,喻他国之人亦足用。"这种层叠的意象群,构建出包容开放的智慧境界。

"它山之石"的隐喻成为千古名句。王国维《人间词话》评此:"最得比兴之妙,取喻之物与所喻之志浑然天成。"坚石攻玉的意象,既包含借鉴他长的谦逊,又暗喻自我砥砺的坚毅。钱钟书在《管锥编》中进一步阐释:"石玉相攻之说,实开后世'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思想之先河。"

全诗通过回环复沓的结构,形成天地人交融的意境。第二段将"声闻于野"升华至"声闻于天",方玉润《诗经原始》赞叹道:"由地及天的空间拓展,正是德行由近及远的影响力象征。"鱼在渊渚的方位变化,则暗合《周易》"潜龙勿用""或跃在渊"的处世智慧。

这种意象组合最终指向《礼记》"君子比德于玉"的理想人格。余冠英在《诗经选》中总结:"诗人以自然物象为镜,照见的是周代贵族对完美人格的追求——如鹤之高洁,似玉之温润,兼具石的刚毅与水的灵动。"全诗不着一个"德"字,却通过自然意象的有机组合,完成了对君子之德的立体塑造。

点评

《小雅·鹤鸣》如一幅水墨氤氲的卷轴,以"鹤鸣九皋"的意象破空而来,声韵穿透千年。朱熹在《诗集传》中赞叹:"此诗之作,不可知其所由,然必陈善纳诲之词也",道出了其中隐喻的劝诫之妙。

王夫之《姜斋诗话》评点其结构尤见匠心:"上言鹤,下言鱼;上言树,下言石——错落相生,如乐章之回旋"。诗中"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八字,被钱钟书誉为"譬喻之枢机"(《管锥编》),认为其将治国用贤之道,化入自然物象的蒙太奇拼接。

方玉润《诗经原始》独赏其意境:"鹤鸣鱼潜,一动一静;树檀石错,一柔一刚。天籁人籟,交融处正见诗人胸次。"诗中九皋与天庭的垂直空间,渊渚的水平延展,构建出立体的宇宙图景,恰如闻一多所言"以微观具象抵达宏观哲思"(《诗经通义》)。

当代学者叶嘉莹指出,此诗最妙在"用物而不滞于物"(《迦陵论诗丛稿》),鹤的清越鸣叫既是实景,又是贤者精神的声波衍射。那方可琢玉的异山之石,在郑玄笺注里被解为"他国贤者",而李山《诗经析读》则进一步发现:"石与玉的转化关系,暗示着人才需要切磋的辩证法"。

全章复沓而不重复,如双鹤和鸣。陈子展《诗经直解》称其"比兴之体,开后世山水田园诗法门",确然,我们在陶渊明的"羁鸟恋旧林"、王维的"清泉石上流"中,都能听到这首古老歌谣的遥远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