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鹤鸣》如一幅墨色氤氲的周代画卷,其创作背景需置于西周礼乐文明的晨曦中细察。据《毛诗序》载,此诗乃"诲宣王也",或为周室卿大夫讽谏宣王广纳贤才之作。彼时西周王畿之地,终南山雾霭缭绕,沣镐二水间鹤唳声声,正是诗中以"九皋"起兴的自然原型。
青铜器铭文与《竹书纪年》透露,宣王中兴时期确有"任贤使能"的政治气象。诗中"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之喻,暗合《尚书·说命》"若金,用汝作砺"的用贤思想。那反复出现的"乐彼之园",或指西周辟雍学宫——檀木荫下,学子如萚叶般簇集,而"潜渊""在渚"的游鱼,恰似贤者或隐或仕的生命姿态。
考古发现的西周玉器作坊遗址中,他山之石与本地玉料并陈,印证了诗中"错玉"意象的现实根基。此诗以回环往复的章法,将鹤鸣的穿透力与玉磬的清越共振,熔铸成永恒的招隐之音,在钟鼎彝器的纹饰间,回荡着先秦士人"声闻于天"的精神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