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盛世,天地清和。唐明皇李隆基立于圜丘之上,衣袂翻飞如云,眉宇间凝着千古帝王的庄肃。彼时大唐礼乐鼎盛,《肃和》乐章正是这煌煌气象的结晶——太常寺乐工调试参钟,青铜簠簋在晨光中泛着幽光,牺牲的馨香随鼓点升腾。
史载开元十三年(725年),玄宗亲祀昊天上帝。这组郊庙歌辞的创作,实为盛唐礼乐重建的重要注脚。张说、贺知章等文臣以《周礼》为范,将"登仪宿啮"的古老仪轨与"昭事颙若"的虔诚,熔铸成四言十六字的金石之音。每句皆可见《礼记·祭义》"致齐于内,散齐于外"的遗韵,而"存存以伣"更暗合《周易·系辞》"成性存存"的哲思。
当参钟在圜丘三层坛上震响时,这乐章已超越祭祀功能,成为开元盛世的音声图腾。玄宗手捧苍璧的剪影,与诗中"太玉躬奉"的意象重叠,见证着那个将《云门》《咸池》古乐与胡部新声交融的时代,如何在天人对话中写下最瑰丽的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