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株林》出自《诗经·陈风》,乃春秋时期讽喻陈灵公荒淫无道之名篇。其字句简峭如刀,而意蕴沉痛似渊,折射出先秦时代礼崩乐坏之乱象。
据《左传·宣公九年》记载,陈国大夫夏御叔之妻夏姬貌美,陈灵公偕大夫孔宁、仪行父三人,公然驱车至夏氏封地株林,与夏姬及其女夏南淫乱无度。诗中"从夏南"之句,表面言追随夏南游猎,实为双关秽行。《史记·陈杞世家》更载"灵公与孔宁、仪行父皆通于夏姬",三人竟在朝堂戏弄夏姬所赠亵衣,其荒诞令人扼腕。
此诗创作当在公元前600年前后,时人深恶灵公之秽行,故以隐晦笔法讽之。"驾我乘马"四句,以车马疾驰之态写其急不可耐,"朝食于株"更暗喻昼夜宣淫。刘向《列女传》评此案"公卿皆淫于民妻",可见当时陈国上层之腐朽。
诗家手法极高妙,全篇无一字直斥其非,而讽刺之力透纸背。方玉润《诗经原始》谓其"含讥带讽,意在言外",恰如青铜器上饕餮纹,庄严表象下暗藏狰狞真相。此诗遂成后世"微而显,婉而讽"之典范,亦为《诗经》中政治讽刺诗之圭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