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桑柔

2025年07月05日

菀彼桑柔,其下侯旬,捋采其刘,瘼此下民。不殄心忧,仓兄填兮。倬彼昊天,宁不我矜?

四牡骙骙,旟旐有翩。乱生不夷,靡国不泯。民靡有黎,具祸以烬。於乎有哀,国步斯频。

国步蔑资,天不我将。靡所止疑,云徂何往?君子实维,秉心无竞。谁生厉阶,至今为梗?

忧心慇慇,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自西徂东,靡所定处。多我觏痻,孔棘我圉。

为谋为毖,乱况斯削。告尔忧恤,诲尔序爵。谁能执热,逝不以濯?其何能淑,载胥及溺。

如彼遡风,亦孔之僾。民有肃心,荓云不逮。好是稼穑,力民代食。稼穑维宝,代食维好?

天降丧乱,灭我立王。降此蟊贼,稼穑卒痒。哀恫中国,具赘卒荒。靡有旅力,以念穹苍。

维此惠君,民人所瞻。秉心宣犹,考慎其相。维彼不顺,自独俾臧。自有肺肠,俾民卒狂。

瞻彼中林,甡甡其鹿。朋友已谮,不胥以谷。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维此圣人,瞻言百里。维彼愚人,覆狂以喜。匪言不能,胡斯畏忌?

维此良人,弗求弗迪。维彼忍心,是顾是复。民之贪乱,宁为荼毒。

大风有隧,有空大谷。维此良人,作为式谷。维彼不顺,征以中垢。

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听言则对,诵言如醉。匪用其良,复俾我悖。

嗟尔朋友,予岂不知而作。如彼飞虫,时亦弋获。既之阴女,反予来赫。

民之罔极,职凉善背。为民不利,如云不克。民之回遹,职竞用力。

民之未戾,职盗为寇。凉曰不可,覆背善詈。虽曰匪予,既作尔歌!

佚名

译文

菀彼桑柔,其下侯旬,捋采其刘,瘼此下民。
茂盛的桑树嫩枝,树下浓荫遍地,采摘过度枝叶稀疏,百姓苦难深重。
不殄心忧,仓兄填兮。倬彼昊天,宁不我矜?
心中忧愁不断,凄凉充满胸膛。高远的苍天啊,为何不怜悯我?
四牡骙骙,旟旐有翩。乱生不夷,靡国不泯。
四匹公马强壮,旌旗随风飘扬。祸乱难以平息,国家动荡不安。
民靡有黎,具祸以烬。於乎有哀,国步斯频。
百姓所剩无几,如同劫后余灰。多么可悲啊,国运如此艰难。
国步蔑资,天不我将。靡所止疑,云徂何往?
国运衰败无依,上天不再庇佑。无处可以安居,又能逃往何方?
君子实维,秉心无竞。谁生厉阶,至今为梗?
君子心存正直,不与人争名利。是谁种下祸根,至今仍在作祟?
忧心慇慇,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
内心充满忧伤,思念故土家园。生不逢时啊,遭遇上天震怒。
自西徂东,靡所定处。多我觏痻,孔棘我圉。
从西漂泊到东,无处可以安身。饱经忧患痛苦,边境危机重重。
为谋为毖,乱况斯削。告尔忧恤,诲尔序爵。
谨慎谋划治国,才能消弭祸乱。告诫你要忧国,教导你选贤能。
谁能执热,逝不以濯?其何能淑,载胥及溺。
谁能在炎热时,不寻求清凉?这样怎能安好,终将一同沉沦。
如彼遡风,亦孔之僾。民有肃心,荓云不逮。
如同逆风而行,呼吸都很困难。百姓本有善心,却难以实现。
好是稼穑,力民代食。稼穑维宝,代食维好?
重视农耕生产,让民自食其力。农耕才是根本,自给自足多好?
天降丧乱,灭我立王。降此蟊贼,稼穑卒痒。
上天降下灾祸,夺走我们的王。又派害虫肆虐,庄稼尽遭祸殃。
哀恫中国,具赘卒荒。靡有旅力,以念穹苍。
哀叹中原大地,满目疮痍荒芜。无力回天啊,只能仰望苍天。
维此惠君,民人所瞻。秉心宣犹,考慎其相。
贤明的君主啊,百姓都仰望你。心存公正宽厚,谨慎选择辅臣。
维彼不顺,自独俾臧。自有肺肠,俾民卒狂。
那些昏庸之人,只顾自己享乐。心肠如此自私,使百姓陷疯狂。
瞻彼中林,甡甡其鹿。朋友已谮,不胥以谷。
看那林中群鹿,和睦相处成群。朋友相互猜忌,不能以善相待。
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古人有句话说:进退两难啊。
维此圣人,瞻言百里。维彼愚人,覆狂以喜。
圣人有远见卓识,目光能看到百里。愚人却狂妄自喜,不知灾祸将至。
匪言不能,胡斯畏忌?
不是不能直言,为何如此畏惧?
维此良人,弗求弗迪。维彼忍心,是顾是复。
善良的人啊,不贪求不钻营。那些狠心之人,只顾反复无常。
民之贪乱,宁为荼毒。
百姓为何好乱?只因不堪暴政。
大风有隧,有空大谷。维此良人,作为式谷。
大风来自深谷,空旷山谷回响。善良的人行事,遵循正道而行。
维彼不顺,征以中垢。
那些悖逆之人,行为充满污秽。
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听言则对,诵言如醉。
大风来自深谷,贪婪者败坏纲常。听到奉承就应答,听到劝谏就装醉。
匪用其良,复俾我悖。
不任用贤良,反而使我困惑。
嗟尔朋友,予岂不知而作。如彼飞虫,时亦弋获。
唉,朋友们啊,我岂能不知而作。就像那飞虫,有时也会被捕获。
既之阴女,反予来赫。
我本暗中帮你,你却反过来威吓我。
民之罔极,职凉善背。为民不利,如云不克。
百姓没有准则,只因执政者反复无常。不为民谋利,还说力不从心。
民之回遹,职竞用力。
百姓行为邪僻,只因执政者滥用武力。
民之未戾,职盗为寇。凉曰不可,覆背善詈。
百姓不得安宁,只因执政者如同盗寇。明明说不可行,背后却大骂不停。
虽曰匪予,既作尔歌!
虽然你们否认,我还是要作这首歌!

词语注释

菀(wǎn):茂盛的样子。
侯旬:遍布浓荫。侯,维;旬,遍。
瘼(mò):病,引申为苦难。
仓兄(chuàng huǎng):同“怆恍”,凄凉失意的样子。
倬(zhuō):高大,光明。
骙骙(kuí kuí):马强壮的样子。
旟旐(yú zhào):画有鸟隼和龟蛇的旗帜。
甡甡(shēn shēn):同“莘莘”,众多的样子。
谮(zèn):谗言,说坏话。
僤(dàn):盛,大。
觏痻(gòu mín):遭遇病痛。觏,遇见;痻,病。
圉(yǔ):边境。
毖(bì):谨慎。
蟊贼(máo zéi):吃庄稼的害虫。
恫(tōng):痛。
赘(zhuì):多余,引申为灾祸。
僾(ài):呼吸困难。
荓(pīng):使。
遹(yù):邪僻。
詈(lì):骂。

创作背景

《桑柔》一诗,沉郁顿挫,字字血泪,乃西周厉王时卿士芮良夫所作。当是时也,王道衰微,厉王暴虐,荣夷公专利,民不堪命,天下板荡,如桑叶之凋零,故以"桑柔"起兴,寄托哀思。

烽烟四起之世
诗中"乱生不夷,靡国不泯"道尽诸侯纷争、生灵涂炭之状。《史记·周本纪》载厉王"好专利而不知大难",致使"国人谤王",终酿成"彘之乱"。芮良夫曾谏"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或专之,其害多矣",然王不听,遂有"民之贪乱,宁为荼毒"之叹。

稼穑维宝之思
"天降丧乱,灭我立王"直指厉王被逐之事,"降此蟊贼,稼穑卒痒"则暗喻荣夷公等蠹国害民。西周以农立国,而"好是稼穑,力民代食"之句,正见诗人以农事喻政道,讽喻当权者夺民之食,如《诗经·七月》所载"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之悲。

君子秉心之痛
"秉心无竞""进退维谷"等句,剖白忠臣在昏君与乱民间之两难。芮良夫身为三代老臣,既忧"倬彼昊天,宁不我矜"的天命不佑,更痛"朋友已谮,不胥以谷"的众叛亲离,其情志与《离骚》"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异代同悲。

风雅精神之继
全诗十六章,比兴交错,既有《大雅·板》《荡》之讽谏遗风,又开《小雅·十月之交》刺政先河。末章"虽曰匪予,既作尔歌"的决绝,犹存《诗经》"主文而谲谏"之旨,而忧愤之深,已兆战国楚骚之先声。

此诗非独个人遭际之叹,实乃西周末世之史诗。桑柔之凋,下民之瘼,俱化作字里行间斑斑墨泪,令三千年后读者犹闻其恸哭。

赏析

《桑柔》以枯萎的桑树起兴,构建了一幅周王朝大厦将倾的末世图景。诗中"菀彼桑柔,其下侯旬"的意象,正如朱熹《诗集传》所注:"桑本沃若,今而柔脆,喻周室之衰也",柔桑的凋零成为王朝气数将尽的深刻隐喻。

贯穿全诗的"大风"意象形成强烈的情感张力。程俊英《诗经注析》指出:"大风有隧"的反复咏叹,既象征动荡时局如狂风肆虐,又暗喻谗佞之徒的破坏力。这种自然力量与人事衰败的互文,使诗歌呈现出《毛诗序》所言"芮伯刺厉王"的悲愤基调。

诗人运用多重对比强化批判意识。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特别注意到"惠君"与"不顺之君"的对照:明君"秉心宣犹"而昏君"自有肺肠",这种人格对比深化了政治讽喻。而"良人"与"贪人"的行为差异,更构成诗经典型的道德审判框架。

在艺术手法上,方玉润《诗经原始》盛赞其"忧愤沉痛,往复低回"的情感表达。如"民靡有黎,具祸以烬"的惨象描写,与"於乎有哀,国步斯频"的直抒胸臆相交织,达到《文心雕龙》所谓"志思蓄愤"的抒情效果。诗中七次出现的"民"字,凸显出作者"哀恫中国"的士大夫情怀。

诗歌的谏诤精神在末章达到高潮。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特别推重"虽曰匪予,既作尔歌"的结尾,认为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书写姿态,使《桑柔》超越普通怨刺诗,成为《诗经》中最具知识分子担当的政治抒情诗。当代学者李山在《诗经析读》中进一步指出,该诗将个人命运与王朝兴衰熔铸为"我生不辰"的集体悲鸣,开创了中国诗歌"忧患意识"的书写传统。

点评

《桑柔》名家评析

清代学者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评此诗曰:"《桑柔》之篇,忧深虑远,字字血泪,真周室大夫恸宗周将陨之哀音也。其辞悲而厉,其志哀而思,乱世之文,莫此为甚。"

王国维《观堂集林》有云:"'倬彼昊天,宁不我矜'二语,直叩苍穹,其痛彻心髓处,较《离骚》'指九天以为正'尤觉沉痛。此非寻常怨刺之作,乃亡国大夫椎心泣血之辞也。"

钱钟书先生于《管锥编》中特别拈出"大风有隧"四章:"以自然之险象喻人事之乖戾,'贪人败类'一句尤为诛心之论。诗人体物之精,比兴之妙,于此可见《诗经》刺世之深。"

当代《诗经》研究专家程俊英教授指出:"全诗十六章,如连环锁子甲,章章相扣。'民靡有黎,具祸以烬'八字,写尽兵燹之后生灵涂炭之状,实为《诗经》中最具震撼力的社会写实篇章。"

台湾学者屈万里在《诗经诠释》中盛赞其艺术成就:"'如彼遡风,亦孔之僾'之喻,将乱世中人力微小、举步维艰之感写得入木三分。而'进退维谷'一语,更成千古名句,道尽忠臣义士在昏乱政局中的两难处境。"

日本汉学家青木正儿则从比较文学角度评价:"《桑柔》中体现的忧患意识与悲剧精神,与古希腊悲剧有着惊人的相通之处。诗人将个人命运与家国存亡紧密结合,这种'大我'境界,在世界古典诗歌中亦属罕见。"